冲出葫芦把!看一个连的八路如何从鬼子“口袋阵”中杀出一条血路

抗日敌后战场上,巧妙地利用地形条件,对行军中的敌人进行伏击,这本是八路军、新四军的拿手好戏。不过,随着“挨打”经验的日积月累,日本军队开始进行作战检讨并做出相应的战术改进。举措之一就是,他们开始拜对手为师,学习对手的一些战术。譬如,尝试着利用一些有利地形,企图打打抗日武装的埋伏。然而,对于这些在异国他乡作战的“客军”来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譬如下面这个战例:

1943年10月20日,八路军太岳纵队决一旅三十八团一连在掩护旅司令部和分区机关由安泽县的霍山地区向根据地腹地转移的途中,在葫芦把突遭日军一个大队的围攻。

从地形上看,葫芦把正是兵法上所言的“死地”。位于霍山东麓一条东西走向的狭窄山沟里,两侧山高林密、不易攀登。比复杂地形更为不利的是,敌人已经占据两侧制高点及前后谷口。至此,日军已经对一连构成了四面合围。他们企图凭借有利地形和优势的兵力火力,一举将我军歼灭于葫芦把。

一连面临的形势很严峻!但接下来发生的战斗并没有按照日军指挥官所设想的方向演进。

在面临有可能全军覆灭的危险情势下,带队的决一旅旅长兼分区司令员李聚奎、政委顾大川当机立断,定下了“坚决突围”的决心。李聚奎亲自向一连二排代理排长赵瑞来下命令,要其立即带领全排坚决向前突击,为部队杀出一条血路;命令一排三班阻击从后面扑来的敌人,掩护主力突围。

这场生死之战率先在后面打响。在猛烈火力掩护下,敌人首先向我掩护阵地发起冲击。在班长段海堂的带领下,三班的六位战士将敌人死死地钉死在阵地前。子弹打光了,就与鬼子拼刺刀;刺刀断了,用枪托砸;枪托断了就用石头……激烈的战斗中,六位勇士相继牺牲在阵地上。他们以自己生命为代价,为主力突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就在三班战士奋力狙击敌人的同时,二排则向前方沟口发起了坚决的冲击。当赵瑞来他们接近沟口时,两边山上的敌人一起向他们猛烈开火;正面河滩上,一百多鬼子端着明晃晃的刺刀迎面冲了上来。敌人的这股冲击势头很猛,以致我机枪手陈守元同时被三个冲在最前面的鬼子刺伤。八路军战士当然不会被鬼子的汹汹之势所吓倒!在浑身多处被刺伤的情况下,陈守元忍着剧痛扣动机枪扳机,最前面那三个鬼子应声倒下。几乎与此同时,赵瑞来指挥全排向敌群投过去一排手榴弹。在不断腾起的手榴弹烟雾中,冲上来的鬼子被二排压着向后败退。虽然这股敌人在军官的督战下发起第二轮冲击,但很快又被手榴弹砸了回去。战斗的关键时刻,旅长李聚奎来到战斗在最前沿的二排。只见他他挥舞手杖、高呼口号,亲自带队冲击。这一举动鼓舞了所有参战官兵,他们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奋勇拼杀。在冲锋的队伍中,既有手持菜刀、擀面杖的炊事班战士,也有手无寸铁的旅机关非战斗人员……短兵相接的战斗中,连长曹书寅手臂多处负伤,仍坚守在指挥岗位上;指导员赵子明披的大衣被一个日本兵拽住后,他猛回头将大衣蒙在鬼子头上。这家伙一个冷不防,重重地摔倒在地,还没等爬起来,就被后面冲过来的战士踩在脚下;战士蔡太来与孔布山在身负重伤之后,仍坚持射击投弹。

最终,一连以20人牺牲,7人负伤的代价,在敌人防线上撕开一道口子,突围而出。日军指挥官企图“围歼八路”于葫芦把的阴谋破产了。

此战,三十八团一连官兵在复杂的地形上,面对被兵力火力均占优势的日军四面围攻,能够成功突围,主要在于:

一、旅长带头冲锋

参与此次突围战斗的部队虽然规模不大,但“级别”不小,由旅长李聚奎,政委顾大川亲自指挥。作为一名“老红军”,李聚奎的临战经验非常丰富。战斗刚刚打响,他就看到:部队正被敌人压制在“两山夹一沟”的不利地形上且前后沟口同时出现敌情,这种情况下,每耽搁一分钟一秒钟,都意味着失败与死亡,必须立即突围!正是这个正确的决断,挽救了上百指战员的生命。

战斗的关键时刻,李聚奎旅长有及时出现在最前沿,身先士卒地率队冲锋,极大地对鼓舞了官兵的斗志。毫不夸张地说,是李旅长带领一连闯出了一条活路。

二、后卫阻击顽强

尽管只是一个不满员的战斗班,但一排三班却以高超的战斗技巧将当面之敌死死拖住,最终为主力突围赢得了时间。六位勇士以自己的死换来了战友的生!

三,敌人失误频频

虽然占尽优势,但日军仍未能达成“歼灭八路”于葫芦把的作战目的,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

战术不当。当一连前锋排向前方沟口发起冲击时,据守在那里的日军并没有依托工事进行狙击,反而端着刺刀迎上去,企图同冲上来的八路进行白刃战,结果连番败在对方的“机枪扫射+手榴弹雨”之下。

参战日军只对一连进行了前堵后击,两侧高地上的部队除了以火力进行火力支援外,并未参与冲击。倘若敌人从两侧甚至只从一侧高地上压下来,一连的突围行动很可能会失败,至少会付出更大的代价。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很可源于兵力不足。据三十八团的战史资料称,葫芦把之战日军参战兵力为一个大队八百多人,但笔者个人认为,应该没有那么多。这个“八百多”数字很可能是其编制人数。换言之,这个“八百多人”很可能只是部分人员参加了葫芦把之战。否则,当发现正面阻击阵地承受巨大压力时,敌人指挥官不会蠢到让占据两侧高地的兵力作壁上观。

四、士气不高

在战斗过程中,敌人的战斗意志并不旺盛。正面部队的出击遭遇二排迎头痛击之后,轻易撤退;后面追击的部队的攻击也不坚持,迟迟未能拿下只有6名战士据守的狙击阵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