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里的“五华”个个军功显赫 他们都是谁

在1955年新中国授衔的一千多名开国将帅中,除了著名的“十大元帅”、“十大将”外,人们又根据他们中的姓名经历归纳了“三杨”(杨得志、杨勇、杨成武);“三陈”(陈赓、陈再道、陈锡联);“四震”(王震、刘震、张震、雷震)等有趣的组合。

仔细翻看《开国将帅名录》,还会发现有三十多位开国将军的名字中有“华”字,比如在开国上将中,就有邓华、萧华、苏振华三位很知名的将军。

本篇想说的“五华”,都是开国中将,他们分别是:吴克华、张国华、向仲华、钟汉华、曾国华。

在解放战争的辽沈战役中,因指挥塔山阻击战扬名军内外的吴克华是我军的名将之一。

吴克华,1929年参加红军。曾任排长、连长,军部特务大队队长,红七军团第二十师六十团营长,少先队中央总队部参谋长,红五军团第十三师三十七团团长,经历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吴克华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副司令员,第二支队司令员,第五旅旅长,山东军区第五师师长,胶东军区副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吴克华升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司令员。辽沈战役期间,他率四纵在辽西地区途经硕果累累的苹果园,忍受饥渴而不吃苹果,赢得“秋毫无犯”、“仁义之师”的声誉,得到毛主席高度评价。

攻取锦州之战,他率部在塔山地区阻击国民党军增援,激战6昼夜,击退国民党军11个师进攻,为攻克锦州起了关键作用。战后,四纵34团被授予“塔山英雄团”称号,吴克华也一战成名。

新中国成立后,吴克华任解放军第十五兵团副司令员,华南军区参谋长,海南军区司令员,济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之后任解放军炮兵司令员,铁道兵司令员,成都军区、乌鲁木齐军区、广州军区司令员。叶帅曾笑称他五任大区司令,是解放军中之最。

提起开国中将张国华的名字,人们会自然想起他胜利指挥的1962年中印边境反击战。

张国华原名张福桂,1914年出生在江西井冈山北麓的永新县农民家庭。

1929年3月,他怀着对国家未来的期许,把名字“福桂”改为“国华”,不满15岁就奔赴井冈山参加了王佐、袁文才的部队,后该队伍成为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的一部。

张国华在红军部队先后当过战士、司号员、基层连队指挥员。他作战英勇,在战斗中三次负伤。1934年,张国华任福建汀州教导团政委,在江西矮子岭战斗中表现出色,荣获三等红星奖章。

抗日战争胜利后,上级委派张国华在豫皖苏三省枢纽地区领导建立新的豫皖苏根据地,任豫皖苏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他率领全区军民用两年多一点时间,开辟了沙南、泛西、淮上等地区,将三个分区发展到八个分区,全区武装由最初的1.4万人发展到7.7万人。还为配合陈粟大军经略华东和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提供了大量兵源、军需和支前民工,在解放战争的史册上留下了光荣记录。

随着解放战争形势变化,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统一整编,张国华出任第二野战军18军军长,率部参加渡江战役、衡宝战役、贵阳和成都战役等,从中原腹地一直打到大西南。

1949年7月底,张国华率18军解放了自己的老家江西永新。当地群众奔走相告,解放军的军长就是当年上井冈山当红军的少年张国华。

新中国成立后,张国华先后担任西藏军区司令员、军区党委第一书记,成都军区政委、军区党委第一书记,中央军委委员等职。

1962年在奉命指挥中印边境反击作战中,张国华抱病抵近前线。他运筹帷幄,出奇制胜,使中国边防部队取得压倒性胜利,打出了国威军威。他指挥此次作战的显赫战功,得到了毛主席充分肯定,称之为军事政治的双胜仗。

这场解放军边防部队在高原实施反击作战的精彩战例,也得到国内外众多军事专家首肯,张国华被称赞为“喜马拉雅战神”。

向仲华是解放军的一位优秀政治工作将领。他1911年出生于湖南溆浦县农村,8岁入私塾读书,16岁被保送入县立中学读书。一九二七年参加革命并经历长征。

可能是因为在红军时期,向仲华曾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报社社长的经历,抗日战争时期,他被任命为新中华报社社长,解放日报社编辑,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向仲华出任冀察热辽军区第十三旅副政委,华北军区第六纵队政委,第二十兵团68军政委,兵团政治部主任。建国后,曾任解放军装甲兵副政委、政委,军事科学院副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广州军区政委。

在广州军区担任政委期间,他与司令员许世友将军一起,共同担任了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广西战区的指挥员。

钟汉华将军战争年代的履历,也多与政治工作有关。他是江西万安县人。1926年入团、入党,1930年参加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红军历任师宣传科长、团政委、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组织科长、军委直属政治处主任、军委卫生部政治处主任。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他曾任八路军团政委、师先遣纵队政委、八路军东进纵队政治部主任、旅政委和分区政委,长期战斗在冀南一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解放军纵队副政委、兵团政治部副主任等职。曾参与指挥平汉、陇海、淮海等重战役。

建国后,历任川东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四川军区第二副政委,西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军事法院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军事审判庭庭长。1963年起任武汉军区第二政委。1972年起任广州军区副政委,装甲兵政委、成都军区政委。

长期在军队中担任高级领导职务的钟汉华,从不利用手中权力为家属子女的私事开绿灯,留有佳话。

他的二女儿初中毕业时,正赶上部队的一个护士学校招生,便自己报了名。在检查身体时,因她告诉医生自己经常肚子痛,被认为身体不合格取消了录取资格。事后,学校得知她是钟汉华将军的女儿,特地打去电话说:“你是钟政委的女儿,应该照顾,现在你已经被录取了。”同时还通知了具体报到和上课的时间。钟汉华知道后,坚决不同意,他严肃对女儿说:“绝不能去!为什么要这样照顾呢?”后来,二女儿服从学校分配,到农村劳动去了。

曾国华将军,广东省五华县岐岭镇人。他1924年离家投身国民革命军,参加了北伐战争。1931年在江西参加红军,被分到红四军当战士。曾参与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1934年任红军连长并参加了长征。

1936年,参加红军东征战役后,升任红五团团长。抗战爆发,曾国华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二营营长,在平型关战役中,他身先士卒,英勇杀敌。战后,他带的二营五连荣获“平型关大战突击连”锦旗。

此后,曾国华历任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五支队长、教导第二旅旅长、八路军滨海军区代理参谋长、山东教导团团长。抗战胜利后,任山东军区第三师副师长。1945年初冬,与其他领导一起,率部从山东龙口港渡海到东北开辟根据地。1946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成立,曾国华任三纵7旅旅长。1946年11月升任三纵副司令员。1949年9任四野第十三兵团参谋长,后调任第十五兵团参谋长。

1951年8月之后,曾国华历任重建的解放军第49军军长、空军第3军军长、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1978年1月3日病逝。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