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俊杰浪迹京城,偶然做了一回枪手,却得到皇帝的垂青

一个人的成功,途径有许多,方式有许多,手段也有许多。但归根结底只有一条,那就是自己本人得是那个物。本身没有才学,一切都是枉然。如果自身具备了硬件条件,再加上机遇的垂青,成功的希望可以说是大大的。唐朝宰相马周就是这么一个幸运青年。

马周别名宾王,清河茌平县人。他幼年失去父母,家境贫寒,但他特别爱学习。那时的书籍可不像现在,不管有没有真才实学,家中和办公室都堆满了名著经典,不看也要装点一下门面。

唐朝时活字印刷还没有发明,印刷一本书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所以,穷人家是买不起书的。马周在朋友那里如果借得一本书,马上就如饥似渴的研读,靠记忆来背记这些书籍。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他的学问日博,尤其精通《诗经》、《左传》。

有学问的人往往有放荡不羁的臭毛病,马周也不能免俗。后来在博州当了助教,但他却天天喝酒,不把教学当回事。博州刺史达奚恕多次批评他,马周便扬长而去。到曹州、汴州寻觅工作,又被浚仪县令崔贤首侮辱,一时激愤,毅然来到长安,当了一名“北漂”青年。

来到长安,举目无亲,只好暂住在新丰客店。店主是做买卖的,一天要接触多少人,一看马周的穷酸样,知道他兜里没有几个“大子”,只是热情接待那些商贩而不理睬马周。马周看到店主狗眼看人低,当时气冲霄汉,就叫拿来一斗八升酒,一个人悠然自得地喝起来,店主深感惊异。

那时的习俗还好,达官贵人经常学孟尝君养一些食客,否则马周再有天大的本领,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囊中羞涩的他也只能在长安城逛几天灰溜溜的滚回老家去。正在为生计发愁的他,听说中郎将常何广交奇人异士,便到他家当了一名食客。

唐太宗不愧是明君。当政以后看到朝廷弊病很多,于是就在公元631年下诏,要广开言路,太宗令百官上书谈论朝政得失。

皇帝的诏令下来后,每个大臣都要上书呀。可常何是武官出身,大字不识几个,他哪有那个水平。顿时犯了愁。马周看到主人这几天不思饮食,很奇怪,就大胆询问。一问是这个原因,顿时笑了。说:“这有何难?明天我保证让你准时给皇上递上奏表。”

第二天,常何将奏表递上去后,心里还直犯突突,皇上能满意吗?唐太宗看了常何的奏折,大为惊奇。这小子长能耐了,几日不见,竟有了这么突飞猛进的长进,于是笑眯眯地问道:“常爱卿,这是你写的吗?”

刚才心里只突突的常何听到太宗这句问话,此时不光是心里突突,头上的冷汗都下来了。心想,马周写了什么?是不是冒犯了天颜?只好照实回答,上面的东西不是自己写的,是自己家的食客写的。

“好啊,见解深刻,切中时弊。好,好。”唐太宗不由得连声赞叹道。

他这一称赞,常何悬着的心总算是落了地。同时在心里嘀咕道,刚才那么严肃,我还以为惹了祸呢。皇上呀,我何时才能猜透你的心思呢?

太宗当天便召见了马周。在马周尚未到达期间,皇上四次派人去催促。待到马周拜见后,太宗和跟他谈论时弊,君臣之间谈得很愉快。谈话结束后,直接将马周安排在门下省供职。

一个浪荡青年,偶然做了一回枪手,就这样在京城扎了根。后来马周也果然没有让太宗失望,为朝廷贡献了许多有价值的奇术妙策。 最后官至中书令,兼太子右庶子。

参考资料: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新唐书》宋·欧阳修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