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为什么提倡无为?无为真能无不为吗?

很多人读《道德经》,最迷惑的可能就是对“无为”的宣扬了:老子多次谈及“无为”,不论修身还是治国,无为都是一个根本的原则。治理天下方面,如今倒是比较容易理解:要求统治者尽量不扰民,让人们自由自在的生活,管好官员莫无事生非横征暴敛,则经济财富自然增长。但对于个体的生活与修行,无为又是什么意思呢?难道是倡导不做事则不犯错,所以最好啥也别干吗?

无为,并不是不为,也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为无为”。什么叫为无为呢?为而不争,像水一样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从身边小事做起,不勉强自己做能力所及之外的大事,因为“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尝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莫过于水了,该往哪流往哪流,不积累到一定程度不外溢。水可以说是最能随顺外物,最无为的了。可是一旦发起威来,巨浪涛天,排山倒海,最结实的堡垒也能被攻克淹没——“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无为,就是学习水的精神,总是因势而谋、随势而行,不去妄想力不能及、势不能到的事,等蕴积成了一处深潭,一片汪洋,则真的可以想往哪流往哪流,无为而无不为!就像一个人在公司里,从底层开始,踏踏实实的干活,精研业务知识,业绩突出值得信任,逐渐领导有事喜欢交给他,职位步步上升,最终成为单位倚重的骨干或顶梁柱,各种机会大增,做成许多事情!

其实对无为有个最直接的理解,就是你只要老老实实的工作和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能力,不要想着投机取巧,寻找捷径,慢慢成长进步,发展壮大,随着时间的流逝,该得到的一般都会得到,该实现的逐渐能实现。现实中有一些人不安于本职事业,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时常变换,却又浅尝辄止,用心不专。官场上别人按程序逐步晋升了,生意场没坚持下来的项目被别人做大做强了,而他到最后啥事也没干成,白白浪费时间。

儒家经典《大学》中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如果不经过知识的学习,心灵就不会安静专一;如果连家庭关系都处理不好与亲人都不和顺,又遑论治理国家平定天下的伟大业绩?所以,必须知道事之先后,不可本末倒置。在这个意义上,对“无为”的认识,就是依照理性,不要胡作非为,不要肆意妄为。听从内心的良知,做好当下该做的事情,该来的自然会来,不需要你去钻窟窿打洞的苦思竭虑。日积月累的发展自己,水滴石穿的打磨自己,什么样的水平对应什么样的境界,真实不虚!

老子如此看法,是建立是对“天道”的信仰上的。他指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第三十七章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也就是说,天道有其规则,事物自有感应,人算不若天算,做了坏事一定会得到惩罚,你也完全不必担心付出没有收获,好心没有回报。对于这种观点,你信还是不信呢?

对于不信的人,老子早有预料,他捋着长胡须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信不信,由你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