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七夕”是怎样从“乞巧节”一步步变成“虐狗日”的?

七夕又称“乞巧节”,原是农历七月七日妇女向织女星乞求“纺织技巧”的节日,可后来,却渐渐演成了“中国情节人”。

有关七夕的文字记载,最早的记载是《诗经》:

“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意思是说,天上的织女一日移动七次非常繁忙,但即使如此却没有织出好布帛。而那闪闪发光的牵牛星,却不能用来拉车辆。

这便是牛郎织女传说最初的雏形了。可见,最初古人对牛郎织女的描绘,其实是从手工业和农耕文明的角度去思考的,并没有出现关于鹊桥约会的情节,也没有关于两人爱情故事的描写。

至于七夕节演变成牛郎织女相会的传说,可能要追溯到东汉时期了。

据东汉《风俗通》记载“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这时牛郎织女的故事才有了一点点雏形。

到了明清,剧情得到丰富发展,七夕成为了盛大的节日,人们在这天乞求婚姻美满。

至于现代,七夕节又有了不一样的含义。变成了“情人节”,变成了“购物节”,并在2006年被列入“非物质遗产”。

传统佳节七夕节,就这么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地被注予新的含义。同时出现的,还有“单身狗”这个名词,“虐狗”也就成为了七夕的主流活动!(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