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官方语言竟是现在的广东粤语,这种说法有无科学依据?

近年来史学界和民间都有种说法,中国古代的国家通用语言其实就是广东粤语。

今天咱们来侃侃这事(讨论问题,请勿涉及地域攻击)

粤语、吴语、闽南语在内的南方语系,确实保持了大量古汉语的文化传统。

那为什么北方不能保存下古汉语的语音,显然与人口流动、朝代更替有极大的关系,而金、元、清三个朝代尤其是清朝的长期统治,造成了今天的普通话与传统汉人表达上的极大差异。

那么,咱就慢慢展开说这个事。

所谓粤语,又分为广府话(广州话)、潮汕话、客家话,这三种语言其实都是自中原传入的古汉语,而其中,又以广府话与汉语雅音较为接近。大体而言,客家话来自明音(有被蒙古语强势融合过的痕迹),潮汕话则与江浙闽一带方言大量融合,所以造成即便都是粤语,其实也大不相同。

那么所谓的中国古汉语究竟是什么,其实就是“雅言”——古代的汉族通用语或说是普通话、国语。

最早的“雅言”,自然是周人的语言,也就是丰、镐两京的语言,所谓中华正音。孔子当年在鲁国讲学,他的弟子来自东西南北中,为何都能听懂,因为孔子讲的是“雅言”——《论语》:“《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而后,“雅言”与“楚音”结合,便有了汉语。为什么与“楚音”结合,因为汉朝的建立者刘邦与萧何、韩信等一拨人,都是楚人,所以刘邦唱《大风歌》,那个就是楚音。

这个语言传统后来便一直传播下去,直到历史上的三度大战乱,一是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二是唐末五代辽金元,三是明清鼎革,大批中原人因为战乱而被迫南迁,留下来的则多数被杀,语言系统是跟着人走的,所以“中原雅音”在中原不复存在,南迁至长江流域,与吴楚音更大融合;后来更进一步南迁到闽江、珠江流域,与福建、两广方言融合。

这种融合,是和平环境下的产物,而非北方战乱可以形成,因为语言是人讲的,中原连人都被杀或迁,怎么可能留下中华正音?所以,有些人认为李白、杜甫是用现代河南话交流的,这个就是胡诌了。李杜的表达,只可能与吴语、粤语更接近(甚至日语、韩国话中也保留了一些古汉语因素)。

举个例子,司马是写西游正史的,大家都知道印度以前被人叫做身毒,又叫做天竺,用现在的普通话念,身毒和天竺完全两回事,可在唐代以前,毒和竺读音是很接近的。还有浮屠和佛陀这两个词,其实也是一回事,浮就是佛,屠就是陀。

所以我们这么讲,华夏雅言是西北话(周音)加上汉语(楚音,楚即是汉)的组合体,在三国曹操刘备那会,大家讲的都是这种语言,所以曹操可以与刘备聊天,刘备也可以和孙权说悄悄话。但是在此后,大混合时代来临,华夏雅音便离开中原向南方去,这个是刺刀逼迫之下发生的历史事实。

入主中原的早期游牧民族,如鲜卑北魏,有过易姓汉服的改革,但无法避免的是,草原音大量加入北方的汉语,如(zhi,chi,shi,r)就是在这个时期加入汉语。也就是说,从那个时代开始,北方汉人和南方汉人的语音已经出现了很大裂变。

而最关键的,其实还是清朝,因为这是历史最成功的少数民族政权,他们固然也学汉语,而满语进入汉语系统也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所谓京腔官话就在此时形成——而因为科举想当官的人,必须要会讲京腔官话,由此,大量满族词汇的官话成为清代汉人的普通话——章太炎就曾说过,现代官话其实是“金元虏语”。所以,你看赵忠祥说普通话多标准啊,他是满族人,阎崇年多啥呀,他也是满族人。

正是因为这样,《唐诗三百首》很多诗歌,用眼下的普通话是没法押韵的,而用江南吴语或是岭南粤语就好很多,这个就是事实。而在明朝那会,北京人说的还是与吴语颇为接近的中华正音(当然多少混了点蒙古词汇)。

(当年的安徽人曹操与河北人刘备用“中华正音”煮酒论英雄的场景,如今已经不可复原)

当然,实事求是地讲,不论是吴语、粤语,都经历了长期的变化,不能等同于古汉语。倘若穿越回去,固然北方人与汉人、唐人、宋人无法沟通,南方人其实也存在很大困难。

而随着普通话的推广,恐怕吴语、粤语的弱势化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古汉语的最后余脉,难道会就此终结吗?眼下,联合国已正式定义粤语为一种语言,希望正在灭亡中的吴语也有这个机会,毕竟语言文化,也是中国人老祖宗传下来的。

《凭栏观史》特约撰稿人:陆建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