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人生真正的转正点,不是官渡之战,也不是晋魏王,而是封魏公

曹操是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人物,可谓是一代枭雄,曹操从最初一个宦官之后到最终晋升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魏王,堪称一部励志史,曹操的一生很多的转折点,例如迎接天子、收徐州、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等,很多人把官渡之战作为曹操一生做重要的转折点,因为官渡之战后,曹操取代袁绍成为北方最大的诸侯,这为他将来平定北方奠定了基础,但是笔者认为曹操最重要的转折点是曹操被封为魏公。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汉朝有个董昭的人向汉献帝提议封曹操为魏公,说起这个董昭,可能大家并不了解,董昭在三国英雄倍出的那个年代里,顶多算是个三流人物,但是每每关键时刻都能看到这个人的身影,就是这个董昭向曹操提议迎接落魄汉献帝来许都,第二次就是董昭建议汉献帝加封曹操为魏公,而且不仅仅要加封曹操为魏公,还要给曹操加九锡。

在东汉时期,曹操从侯爵晋到公爵,意义可就完全不同了,因为侯爵最多有封地,但是公爵却可以独立建国,可以建立自己的宗庙和社稷,宗庙就是供奉祖宗的地方,社稷就是社坛和稷坛,分别是供奉土地神与五谷神的地方,加九锡就代表着享有天子的礼仪,有了宗庙和社稷和九锡,曹操就等于建立了一个独立国家。

董昭向汉献帝建议封曹操为魏公的事情,可能是曹操授意的,也可能是董昭自发的,但是汉献帝的封公诏书下来之后,曹操却坚决不接受,曹操说自己何德何能,万万不敢接受,后来汉献帝又下诏书封曹操为魏公,曹操还是绝不接受,说自己是有一点小功劳,表示可以接受封地,但是魏公爵位还是万万不敢接受。

后来朝中的大臣都来劝说曹操,说曹操的功劳比周朝的周公还要大,历史上也再也没有比曹操功劳还要大的人了,请求曹操委屈委屈,接收这个魏公吧,经过了众位大臣的多番劝说,曹操这才勉为其难的接受了魏公的爵位,并且建立了自己宗庙和社稷,接受了天子加九锡的礼仪。

曹操为何要一再拒绝汉献帝的封爵呢?无非是演戏给大家看看,三让三辞是中国古代不可缺少的礼仪与环节,如果曹操第一次就接收了汉献帝的封爵,那么一定会有人骂曹操不要脸。

曹操再被封为魏公之后,真正的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冀州邺方圆五百里皆为直属,为将来晋魏王与曹丕废汉自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