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是繁荣景象?课本不能全信,细看极恐,危机四伏!

有人认为北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代,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经济文化繁荣。咸平三年(1000年)GDP为265.5亿美元,占据世界比重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

北宋时期,因推广占城稻,人口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3710万迅速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万。

《清明上河图》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在商业繁荣的表面之下暗藏玄机,明线下交织着一条令人心悸的暗线,同时又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那么繁荣的背后究竟暗藏着什么危机?

一.城防涣散

将全国的兵力以1:1的比例配置在京畿和各地,保证“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而合诸道之兵足以当京师,则无内变”,以此换来赵宋天下的长治久安。

城门处无人值守的城门、本应该负责城门值守的士兵不知所踪!空无一人的城墙、没有城防工事的布置,宣告了不设防这一严重的军事问题!

本应该被城墙宿卫部队砍伐的树木,葱葱郁郁的生长着!古代,在紧邻城墙周边的山上,为了防守视野照例是要砍光树木的!不然敌军攻城时,就近用树木制作攻城器械!

二.兵马衰弱

整个《清明上河图》中,没有马与羊!这个看似普通的一点,恰恰反映了一个残酷的现实。马就不用说了,古代一支彪悍的骑兵是一种国家威慑力量的存在,而羊皮当时主要用来制作军服、营帐等军事物资。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就曾这样写道:“《辽史》中说得很清楚:与宋互市时马与羊不许出境。同书也说及辽与金决战时不失去战马之来源关系极为重大。

画幅上,开封之大车都用黄牛水牛拖拉,可见马匹缺少的情景。马匹原来也可以在华中繁殖,只是受当地农业经济的限制,其耗费极难维持,而且在耕作地区所育马匹一般较为低劣。”

三.管理混乱

卷尾,画家描绘一个惊险的场面:两辆四拉马车急转飞驰,横冲直撞,路人尚未来得及躲闪;还出现临时性的侵街现象,即在城门口有富人占道举行杀黄羊祭路神送客的情景,足见城市管理之混乱,随意性泛滥。

四.消防缺失

空无一人的烽火台,原本作为传递军事重要情报的烽火台,竟没有士兵值守!

五.官员懒散

9名衙役懒散地等待官员到岗,本应处理诸多事务的衙门口,既萧条又懒散!

六.政治混乱

画中两处出现渎文悲剧,车夫把被废黜的旧党书写的大字屏风当作苫布,包裹着旧党人的其他书籍文字装上串车,奉主人之命推到郊外销毁。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和对文化艺术的破坏程度。

七.商人操控

画卷中有很多船,其中大量的是运粮的私家船。表面看来这是一种商贸兴隆的景象,实则反映出当时政府的一项重要失误:宋徽宗将大量运粮的官船用去运送花石纲,使得粮食运送出现问题。私船趁机而入,并渐渐把持住了城市的粮食市场,进而操控粮食价格。

八.贫富差距大

穷人和富人同在桥上看风景,穿着,打扮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张择端欲通过《清明上河图》向宋徽宗展现一些社会顽疾,然而没卵用,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