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智激张仪——行事机巧(为人处世篇)

众所周知,苏秦和张仪都是鬼谷子的学生,他们从鬼谷子那里学成之后,便各自去游说诸侯,彼此都希望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张仪先是到楚国,结果不仅仅没有游说成功,还反而被楚相手下的人给诬陷,说他偷了楚相的玉璧。他们一伙把张仪捆绑起来痛打了一顿之后驱逐出楚国。

张仪回到魏国后,其妻子责怪他不该去游说,不然何以遭此侮辱。

张仪此刻却伸出舌头询问其妻子自己的舌头是否还在,反而把妻子惹的笑了起来,告诉他舌头还在。张仪说:只要我的舌头还在,这就够了!

张仪这段坎坷的经历,最为人称道的也就是他的这句话“舌在也,足矣”。其实,人生在世,很少有一封风顺的,关键是遇到困难和挫折之后,你是否还能保持最初的信心和勇气,张仪的表现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信心不失。才为将来的东山再起留下了希望的种子。

那时,苏秦经历了一番磨难之后已在赵国站稳了脚跟,正致力于联合纵向的六个诸侯国的共同抗秦。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苏秦希望有一个合适的人到秦国去掌握大权。想来想去,他想到了自己的同窗好友张仪。于是便派人到魏国找到了张仪,并叫这人怂恿张仪到赵国去见苏秦,以便得到高升。

张仪正在家里闷闷不乐,听到了来人的鼓吹之后,心想也是:既然同窗好友已经在赵国执掌大权,自己何不去拜访拜访?说不定可以有一番作为呢?

于是张仪便到赵国去拜见苏秦。殊不知苏秦命令手下人既不引见,又不许放他走,就这样拖了好些天才接见他。接见时,苏秦只让他座在堂下,到吃饭之时竟然上给他仆人们吃的东西。张仪又羞又恼,正想发作,苏秦却先斥责他说:以你的才能,却让自己落得这样的困辱。我难到不可以推荐你而使你富贵吗?只是你不值得让我推荐罢了!说完便叫人赶张仪出去。

此时的张仪完全没有想到昔日里的同窗好友竟然如此翻脸不认人,恨得咬牙切齿,发誓要找一个强大的能够战胜赵国的国家去立住脚跟,然后来报这个奇耻大辱。

这个最强大的国家当然就是秦国了。

张仪一离开苏秦之后,苏秦立马找上一个心腹。对他说:张仪是当今天下难得的人才,就连我恐怕也不如他。我之所以羞辱他,是以此来激发他的心志,使他能够一怒之下到秦国去争取掌握大权,而不是沉溺在一些小的利益之上。现在你赶快去设法接近他,与他一起到秦国去,竭尽全力去支持他接近秦王,早日掌握秦国的大权。事成之后我再告知他我今日的用意,这样一来,他就会设法让秦国不做对我们赵国不利之事。

苏秦又向赵王告知了自己计谋,请求赵王拨出许多金银财宝以供暗中支持张仪使用。

苏秦派去的人与张仪同住在一家驿站里,慢慢接近他,尽全力支持他,一来二去二人竟结拜为生死之交。张仪得到帮助,又竭尽自己的才能,终于得到秦惠王的赏识和信任,被拜为客卿,此时张仪已大权在握。这时,苏秦派去的人向他告辞回国,他坚决不许,说自己此时正要报恩,岂可让你就这么离去。苏秦派去的人这时才向他说明原委,尤其说明了苏秦羞辱他的用意。张仪听后此时才恍然大悟,不禁感叹到:唉!我一直都在苏君的计划中却还一点也没察觉,我不如苏君已是很明显了啊!请你为我谢谢苏君。有苏君在,我怎么敢奢谈攻赵呢?有苏君在,我又凭什么去攻赵呢?

人常说:树怕剥皮,人怕激气。激将法就是用语言或者行为等刺激手段,让人心生怒气,从而按照挑逗人的意愿行事。“激将”的对象最好是性情暴躁、自尊心极强之人,对于那些老于世故之人则不易奏效。

俗话说:一石激起千层浪。苏秦激将张仪的成功,首先是清楚张仪是自尊心极强之人、一心想要建功立业之人。加之当时张仪那落魄的处境,于苏秦之意相比较,苏秦的傲慢和羞辱是最容易刺激到张仪敏感而强烈的自尊心的,从而使他愤而离去,奋发图强,终于成就了一番伟业。作为鬼谷子的优秀学生,苏秦把鬼谷子的“投石激浪”之术发挥的恰到好处。因为它的投石激浪,张仪怒火中烧,一气之下弃赵奔秦。也正因如此,张仪才有了后来的成就,成了战国首屈一指的辩士和说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