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万门火炮,30分钟倾泻45万发炮弹,却一发都没有打中

1945年2月,苏军攻破了德军在奥得河沿线的防线,解放了波兰,同时距离德国本土也越来近了。4月份,经过连续的推进,苏军与德国柏林之间的障碍只剩下施劳弗高地了,只要攻破这里,柏林指日可待。德军也明白这个道理,在施劳弗高地集结重兵,试图阻挡苏军的步伐,二战历史上最后一场,同时也是最大的一场堑壕战爆发。

苏联方面,一共集结了三个方面军的兵力,总兵力250万人,指挥官是大名鼎鼎的朱可夫。6250辆坦克、7500架飞机、4.16万门火炮、3225台火炮被集结到了这里,苏军的战术极为简单粗暴,打算直接轰开德军的防线。

德军方面,由于此时德国兵源不足,只来得及调集一个军团(集团军群)。该军团下辖14个师,拥有587辆坦克和2625门火炮,又德国名将海因里希指挥。兵力完全被苏军碾压,海因里希能依靠的似乎只有施劳弗高地(46米)居高临下的优势了,但在4.16万门火炮和3225台火箭炮面前,德军该如何躲避?

这个军团的编制相当杂乱,一部分是东线退下来的残兵,另一部分是临时招募的新兵,将他们拼凑在一起形成的军团,可想而知战斗力有多差了,然而这也更能体现海因里希强悍的防御战指挥能力。

首先,海因里希命令奥德河上游的水库开闸放水,又命令工兵将因溶雪而形成洪泛区水源引至高低之下,使得施劳弗高地的前方变成了一片沼泽,令苏军的装甲部队寸步难行。接着,海因里希又依靠施劳弗高地的地势打造了三道防线,让德军有了更灵活的作战方案。

2月15日,苏军赶到施劳弗高地脚下,面对一片沼泽,朱可夫选择了先让炮兵部队动手,打算给德国佬来场“炮弹雨”。2月16日拂晓,苏军炮兵部队在30分钟内发射了45万发炮弹,平均每分钟1.5万发,然而这些炮弹没能炸死一名德军,因为德军早在海因里希的指挥下撤到了第二道防线,而炮弹全部轰在了空无一人的第一道防线上。30分钟后,苏军炮击结束,德军迅速前压重回第一道防线,给正在冲锋的苏军迎头痛击,苏军在凌晨的第一场冲锋以失败告终。

从2月16日到2月18日,朱可夫所指挥的苏军发起了多次攻势,都被海因里希化解,双方伤亡惨重。苏军有预备役,而德军则没有,三日的堑壕战已经是德军极限,更换任何一位德军将领也不会比海因里希出色。

2月19日,苏军在施劳弗高地防线上突破了一个口子,柏林外围的最后一道防线崩溃,德国已经没有能力再组织防线了,只能在柏林收缩了100万大军做最后抵抗。5月8日,德军统帅部在已经成为废墟的柏林宣布无条件投降,二战欧洲战场宣告结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