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祖坟在龙穴之地,中了状元,一激动在皇帝庙号上写了“绝”字

在我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经过数千年的变迁,最终形成了以科举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机制,对于许多出身寒门的学子来说无疑是一个绝佳的做官机会。

科举制的开创是时代的必然产物,自从隋朝创立以来,迅速得到众多支持,经过历朝历代的完善与发展,成为了维持专制统治的重要手段,促进了时代的进步,在它出现之前,无论是察举制还是九品官人法,都存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不能完全的选拔出对国家有有用的人才,让许多具有真才实学的学子们得不到报效国家的机会。

然而,科举考试的横空出世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任何事物都存在弊端,就如现在的的高考一样,作为国家最重要的考试,依旧有人徇私舞弊挑战法律的权威,科举制也是如此,许多身处名门的贵族子弟有许多捷径可循,关于科举的作弊在历朝历代都屡禁不止。

明朝大才子唐伯虎就曾卷入科举作弊,一代天才却永远的被拒在朝堂之外,空有一身才华却无法施展,只能将自己的全部身心都寄情山水,做一个疯疯癫癫的浪荡才子,历朝历代对于科举都有严格监察,一旦发现官员与考生勾结作案,自然会受到处罚,而学子们大多都会一生禁止再次参与考试。

不过,如果当朝皇帝自己都徇私舞弊,又该如何收场呢?科举制度一向异常严格,科举的内容却是以写文章为核心内容,开放性的命题始终缺乏一种统一的衡量标准,所以说或多或少在评选文章时都存在个人主观意见,绝对的排除人为因素几乎不存在。

而科举最具含金量的就是状元了,每次选拔都有大量的人参与考试,只有经过层层选拔,排除万难之后,才有做官的可能,而状元是无数学子寒窗苦读的动力,也是无数人的终极梦想。

不过状元却不是年年有的,我们经常能在电视剧中看到,许多高中状元的才子都会身系红袍荣归故里,甚至还能得到皇帝的恩赐迎娶公主,成为皇亲国戚自此改变人生,不过这些几乎不太可能实现,因为状元许多年才出一个,皇帝的众多女儿不能都等着抢一个状元郎吧。

史书记载,自从清顺治到光绪三十年,在260多年的时间里仅仅诞生了118个状元,他们都是万中无一的大才子,这个几率可以说非常小,祖坟冒青烟都不一定有这样的机会。

不过,在清朝嘉庆年间,却出现了一个极度幸运的学子,在当朝皇帝的神助攻下,荣登状元,成为极其稀有的物种之一,更为可贵的是他偏偏在众人当中得到了皇帝的垂青,这是多少人都羡慕不来的,其幸运程度堪比现在一喊成名的杨超越。

事情的起因还要从皇帝大寿开始说起,这一年大臣给皇帝奉上了一份特殊的厚礼,一本大清历代皇帝诗集。

嘉庆虽然并不喜欢大臣的阿谀奉承,但是他对于祖先却异常尊敬,并且先祖乾隆和康熙都爱好作诗,仅乾隆自己都创作了四万度首诗,数量上几乎可以媲美全唐诗了,而其中的质量自然不言而喻。

这些诗文的水平确实有限,因此并没有过多的人关注,而这些大臣们费尽心机整理的诗集的确让嘉庆非常高兴。

嘉庆非常欣喜,急忙询问道这些诗集是出自谁手,大臣们统一回复道:“是秀才龙汝言所做。”嘉庆顿时大喜说道:“此人熟读先皇诗集,必定个忠臣”,说完之后就大力赏赐龙汝言,并且亲自嘱托他一定要参加第二年举行的会试。

一般来说,能够得到皇帝的赏识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而嘉庆格外看重龙汝言,在会试结束之后,主考官将拟定的录取名单和文章交给皇上过目,嘉庆在看完之后却说道:“文采欠佳,没有吸引力”,但是主考官经过仔细的阅读之后却认为本届的水平远远超过以往。

为了搞清楚皇帝心思,主考官们就询问皇帝身边的近侍,而近侍说出了一个内幕:“此名单中少了一个人,正是龙汝言”,不过主考官们经过讨论之后却认为龙汝言才疏学浅,不能担当大任,不过侍卫却说道:“皇上认为他是个人才,你们却如此贬低他,岂不是在讽刺皇上吗?”,主考官顿时醒悟,将龙汝言这个名字深深地记在心里。

很快主考官就把龙汝言的名字加了上去,呈上给嘉庆过目,如此一来嘉庆十分满意,在后来的殿试之中,文采一般的龙汝言被嘉庆钦点为状元,对他恩爱有加,在朝堂之上不断生迁。

后来人们研究,原来是龙汝言祖坟的位置好,属于龙头位置,所以此人幸运无比,一生幸运。

按理说,龙汝言得到了皇帝器重,一直清闲的混到退休也未尝不可,不过粗心的龙汝言却在编撰高宗实录的时候把“纯庙”写成了“绝庙”。

要知道在封建社会,这是一个大不敬的行为,何况还将皇帝的庙号填上了“绝”字,侵犯了皇帝名讳,自然是死路一条,但是嘉庆是真的爱护他,只是将他停职查办,可谓是非常幸运了,在嘉庆死后,龙汝言还曾在葬礼之上痛哭流涕。

而这一幕也被继任者道光帝看在了眼中,认为他是一个忠君之人,就提拔他为内阁尚书,道光十八年,龙汝言去世,翻看他的一生绝对是开挂的一生,资质平平却得到了两位皇帝的赏识,其运气自然令人羡慕。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