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狂放的宋词,写尽了人生最美好的生活,可惜很多人没听过

说起狂放的诗人词人,很多人会想到李白、苏轼、辛弃疾等人。李白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鼓舞了多少失意之人,辛弃疾那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让多少人为之神往!民族英雄岳飞也呐喊出了“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

然而,有一首狂词,却有另外一番风味。它并未将沙场建功,官场得意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更多的则是寄情于山水之中,以狂放嚣张的笔墨,抒发了自己对恬淡生活的向往。这就是让很多人并没有听说过,但在词坛具有特殊地位的《鹧鸪天·西都作》: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流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在这首词中的上阕,作者将自己当作上天任命管理山水的官员,天性就是懒散和疏狂,上天曾经给他管理风雨的权力,而他也曾留住过彩云,借走了月亮的奏章。

下阕画风突然一变,作者描述自己向往或者幻想的生活状态,那就是一次下笔成诗万篇,一次醉饮就是千杯,连王侯都不正眼打量。即使是天宫之中的琼楼玉宇也懒得去住,不如一边插着梅花,一边醉卧在洛阳城中。

洛阳在隋唐的时候,是在京师长安之东,所以一直叫做东都。然而在北宋的时候,京师变成了汴梁,洛阳才改称为西都,这首词是词人在洛阳所填,因此叫做《西都作》。这首词的作者叫做朱敦儒,了解他的一生,才能更好理解这首词。

朱敦儒是年轻时就闻名于世,很有学问,道德品行也很令人倾慕。他的名气很大,却从不参加科举考试,宁愿守在田园之中,享受人生。最后,连北宋的最后两任皇帝宋徽宗和宋钦宗都知道他的名字,特地以“求贤”为名,让他结束隐居生活,出来做官。

这可是难得的机会,宋朝进士考试本来就难,一次录取人数很少,而录取当官以后,就能享受中国古代文人最优厚的待遇。可即使这样,朱敦儒也没有动心,先后谢绝了两次征兆。特别是在宋钦宗将他请进宫后,他依然当着皇帝的面拒绝:

麋鹿之性,自乐闲旷,爵禄非所愿也。

也就是这一次从京师回到洛阳,朱敦儒才写下了这首词。更令人叫绝的是,随后靖康之变就爆发了,无数王公贵族以及官员被金人掳至北国。如果朱敦儒贪图京师繁华,改变自己的初衷,很可能欣赏的就是北国冰天雪地的风光了。

在靖康之变后,宋高宗在临安建立了南宋。宋高宗也想招揽这个隐士,在亲友的劝说下,考虑到国家已经沦丧了大片土地,自己也不能避祸于乱世,他终于入仕为官,担任了秘书省正字,兼兵部郎官,迁两浙东路提点刑狱。

不过,由于他站在主战派的一边,发表了大量的主战演论,因而遭到了朝廷中主和派的疯狂抨击,最终罢职回乡。后来虽然也曾受秦桧邀请担任鸿胪少卿,但那已经无心在参与朝政,不过是隐于闹市而已。

这首词的精妙之处在于,由于家境富足,他到处游山玩水,纵情山水之中,明明是恬淡情怀,却以一种狂放嚣张的口气娓娓道来,偏偏还没有违和之感。他在诗中尽显自己对王公贵族的鄙视和轻蔑,任性洒脱地展现自己的清高和傲骨。这种洒脱的词人,率性而纯真,是不是很想与他交朋友?

不过,这么嚣张的词,也多亏了两宋开放的风气和精神。如果放在礼教森严,大兴文字狱的清朝,朱敦儒先生恐怕死了也会被掘墓鞭尸。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