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故事」精于茶事,擅长茶艺的茶痴皇帝——徽宗赵佶

所谓茶人者,精于茶事,通晓茶理也;王侯将相,鸿儒白丁,尽是丝竹声声,水墨茶韵之好者也。所谓茶人故事,为后人茶饭之谈也。

中国历代皇帝,大都有好茶之痴:有的嗜茶如命,有的好取茶名,有的专为茶叶著书立说,有的还给进贡名茶之人到官加爵。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位皇帝---徽宗赵佶,虽不是明君,但有嗜茶之好,也是为茶著书立说的唯一一个皇帝。

茶痴皇帝的由来

赵佶多才多艺,尤以书画知名,也精于茶道。由于对茶的过分痴迷,误国劳民,最终落得昏君的结局。但是,这里要说的是茶人赵佶,对茶的发展贡献很大,

有《茶论》,后世称《大观茶论》。

宋徽宗擅长分茶和斗茶,经常和群臣一起斗茶,亲自烹茶。蔡京《太清楼侍宴记》记载:“遂御西阁,亲手调茶,分赐左右。”皇帝提倡,群臣趋奉。一些王公贵族,文人雅士,不仅品茶玩赏,而且想方设法翻弄出不少新的花样。当时流行“斗茶”,宋徽宗在《大观茶论·序》中描绘说:“天下之士,励志清白,竟为闲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较筐闺之精,争鉴裁之别。”这“斗”出来的上品便是贡茶。由此,斗茶之风日盛,制茶之工益精,贡茶名品亦随之

增。仅设于福建武夷山区的北苑御茶院,贡茶品目就多达50余种。

说说宋徽宗与“兔毫盏”的那些事

喝茶离不开盏,建盏是一门学问和艺术,和茶叶加工一样,在宋代斗茶风行的时代下,各类佳品在官窑中烧制,名噪一时。

宋徽宗对茶具的选择也很在行,在《茶论》中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他推崇的这种茶盏,外饰细长的条状纹,条纹在黑釉的陪衬下闪烁出银光,状如兔毫,故而又称作“兔毫盏”。宋徽宗为满足自己的享用,除在汴京(今河南开封)置官窑烧造外,还把钧窑(河南禹县)也定为官窑,专为宫廷烧造御用贡瓷,禁止民间收藏。宋金时期,兔毫盏在我国很多地方如江西、山东、河南、河北等地都有烧制,其中以建窑所烧“建盏”最为著名。由于宋代建窑兔毫盏名气很大,所以一些宋代文人对它多有赞美之辞,如蔡襄《茶录》云:“兔毫紫瓯新,蟹眼清泉煮。”目前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还能看到现存的宋建窑黑釉兔毫盏文物,尺寸规格为:高5.8cm,口径12.8cm,足径3.9cm。

宋徽宗为茶而创作的艺术作品

赵佶以皇帝之尊,写有《茶论》一篇,人称《大观茶论》,是我国历史上惟一一部由皇帝御写的茶书,是宋代茶书的代表作之一。《大观茶论》共20目,分别论述了地产、天时、采制、品目、烹煎之术等内容,可谓详尽,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宋徽宗《文会图》,是公认的描绘茶宴的佳作,展现出宋代文士雅集的典型场景。宴会场面宏大而雅致,故友相逢,三三两两亲切交谈,有的高开自己的座位走到老友跟前将茶宴同酒宴、珍馐、插花、音乐、焚香等融于一图之中,实为宋代茶画之精品,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徽宗认为茶是灵秀之物,饮茶令人清和宁静,享受芬芳韵味。他自己嗜茶,提倡人们普遍饮茶。因此有了“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对后来的日本茶道影响很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