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封在江西的三位藩王,只有这家是贤王

整个明朝在江西封过4个亲王。

第一位宁王朱权,他是从内蒙古宁城迁回来的,朱权的后裔一直在南昌生活,即便第四任宁王造反,宁藩被废除,但没有波及其他没有造反的子孙。

第二位是明仁宗的第六子荆王朱瞻堈,一开始封在建昌府(府治南城县),但是他呆不习惯,后来向侄子明英宗朱祁镇软磨硬泡,没住多久就迁到湖北的蕲春去了,迁到蕲春六年后就去世了,还不如不迁走。

第三位是明仁宗第七子朱瞻墺,是荆王朱瞻堈的亲弟弟,这哥们原先封在广东韶关,不知道为什么封的这么远,他是整个大明朝唯一一位封在广东的藩王,后来实在太远了,侄子朱祁镇同意他迁到鱼米之乡的江西饶州府(府治在鄱阳县),这一支开局不好,名声也一直不好,是个恶王类型,明朝末年,末代淮王火烧淮王府后,不知所终,现今还存有淮王府遗址,江西文物部门前些年进行了考古发掘。

益王墓出土的衣服

第四位就是益王。第一代益王叫朱祐槟,是成化皇帝朱见深的第六个儿子,生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被封为益王。弘治八年(1495年),16岁的朱祐槟来到封地建昌府(南城县),他的王府是在荆王朱瞻堈原王府的基础上建设的,这个成化皇帝真是个好人,叔爷爷不愿住的地方,安排亲生儿子来住,你们还有什么话可说?

益王朱祐槟真是个好人,自己安分守己,后世子孙也基本是老老实实的,没有什么特别刁蛮的子孙,从建藩到南城,就一直住下来,没有要求这要求那。明史对这一藩王系的记载的确不多,但是从《明实录》的只言片语中,能发现这一系是明朝藩王的表率。第一代益王朱祐槟生性节俭,衣服也是穿了洗、洗了穿,每天吃一餐素食,弹琴是最大的爱好。朱祐槟的陵墓在明代亲王墓里面也是最简单的之一,非但不豪华,反而显得寒酸。

朱祐槟只有4个儿子和两个女儿,生育不多,和平常人家差不多。嘉靖十八年(1539年),60岁朱祐槟去世,王位由长子朱厚烨继承。

益王家族墓遗迹

朱厚烨和父亲朱祐槟一样,没有不良嗜好,生活简单朴素,他比堂弟嘉靖皇帝大9岁,当初差一点继承明武宗的皇位,只是后来被嘉靖帝继承了。朱厚烨享年58岁,没有儿子,由弟弟朱厚炫继位。

朱厚炫相比父兄,有过之而无不及,更加节俭,不事奢华,亲王本有万石的俸禄,但他向朝廷辞去2000石。他生了5个儿子,全部成年。朱厚烨长寿,直到万历五年(1577年)才去世,享年77岁,死的时候,朱厚炫有儿孙91人,这下算是把哥哥朱厚烨欠的债都补上了。临死前,朱厚炫教育子孙要世世代代遵纪守法,恪守祖训,传承优良家风。

朱厚炫的长子比自己先去世,所以王位由长孙朱翊鈏继位,朱翊鈏这人也不是什么坏人,他唯一的爱好就是交朋结友、请客吃饭,结果不几年就把家底都吃光了。其他方面他倒是和爷爷很像,生了19个儿子,绝大部分成年,自己活了68岁,于万历三十一(1603年)年去世。

接下来的两任益王都是平常人,也无风雨也无晴,如深山树叶飘零,悄无声息。

益王家族墓遗迹

明朝中央政府封的最后一任益王叫朱慈炲,崇祯皇帝和南明弘光皇帝殉国后,1645年十月在封地被当地士绅拥立为监国,朱慈炲一点不糊涂,拿出所有家产招兵买马数千人,联合江西明朝官府抵抗清军,不久兵败被俘,但又马上被救出,后来逃到广州,1646年遇害身亡。

益王在南城150年的就藩历史上,基本没有做什么坏事,好事作的更多,向来是明朝藩王中的一面旗帜,明末还多次向朝廷捐助银子抵抗辽东的满族人。

因为益王封在南方,所以没有受过农民军的骚扰,清军南下也是很晚的事情了,所有益王一系子孙有从容的逃散时间,为此大多得以保全。

益王家族在南城就藩150年,传了7世8王,到明末共有王室子弟郡王40人,其他子弟一两千人,在明末乱世中四处逃散,现在南城还要不少益王后裔。

益王琴

益王家族是在明末清初极少数保存较好的明朝藩王,这估计得益于历代益王做好人做好事得到的善报。

益王府早已不存在,但益王家族墓目前大多还有遗迹,可惜基本已被盗、被发掘,出土文物都在江西博物馆保存。但目前不少墓室、雕像还零星第散落在南城的乡野,有的保存还较为完好。益王作为明代中后期重要的一支藩王,其家族墓群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南昌的宁王系因为很早被废除,遗迹现在很少;鄱阳县的淮王系的墓地已难以找到踪迹,王府遗址已发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南城的益王家族墓是一份十分珍贵的遗产,国内各地对明代藩王的遗迹都在进行不同程度的保护,益王作为贤藩,其遗迹更有保护价值。这么重要的历史遗迹散落在荒郊野岭,实在可惜。建议江西省、抚州市和南城县有关部门应该尽快采取保护措施,并可以开发作为旅游景点,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必须要保护好,不要抱着宝贝寻找宝贝,让后世留有遗憾。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