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皇帝儿子,想当皇帝还得有几个硬条件,不然想都别想

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人。需要注意的是秦始皇之前的太子,不能称皇太子,仅帝制时代的太子,才可称皇太子。

中国古代社会的承袭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女性没有继承权。继承人的原则是:“立嫡立长”,也就是说,继承顺序是以嫡子优先、年长优先。嫡子“正妻(皇后)所生之子”中,最年长者为第一继承人,如没有嫡子,则由庶子(非嫡所生之子)中年长者为继承人。

皇帝打天下就像是摘果子一样,你想要,他想要,大家都想要,于是,所有人都为了独吞这个果子而机关算尽。待到夺取天下,稳坐龙椅,就像是果子已经吃到了嘴里。这果子不但美味,而且一辈子也吃不完,可以供子孙后代永生享用。

可是,身为皇帝子嗣颇多,该由谁来在自己驾崩后接手天下呢?对于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来说,选对继承人是十分重要的。自古以来,皇帝们对选太子可谓煞费苦心,他们对自己的儿子们挑来捡去,总觉得不合心意。那么,历代皇帝对自己的继承人究竟有着如何的期望呢?

曹操起初最喜欢自己的小儿子曹冲,曹冲也的确显露出非凡的智商,不但用船称象享誉盛名,更是巧用计谋救了马官一命,堪称天才。可惜,这位神童早夭,使曹操非常痛心。后来,曹操又将目光瞄准了颇有文采的曹植,可惜,曹植满身书生气,十分矫情,眼睁睁的看着太子之位被兄长曹丕夺走。

曹操逐渐想通了,自己要立的继承人必须得比别人多几个心眼,懂得隐藏自己,曹丕正是这样的人选。虽说,后人都对曹操最终立曹丕为太子大为不解,但是,这正是曹操选继承人的要求,那就是必须具备阴谋家般的政治手腕。

懂得下棋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在落子之前必须仔细斟酌,至少,得想明白接下来的两步。司马炎立司马衷为太子,可这司马衷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傻瓜,登基秉政之后惹出许多乱子。历史上,关于这位皇帝最出名的就是臣子向司马衷禀报灾情,并说有许多老百姓被饿死。

对于此事,司马衷反倒问大臣:“那这群老百姓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那么,司马炎为何会立一个白痴为太子?原来,是因为司马衷有个非常聪明的儿子司马遹。某次宫中失火,司马遹拉着爷爷司马炎躲进房子里,并对爷爷说:“众人救火秩序混乱,皇上不能轻举妄动,免得混乱中发生什么不测。”很难想象这句话出自一个五岁小孩的口中。

所以,为了长远打算,司马炎宁可将皇位给白痴杨广不满司马衷,以便今后能够让智力超凡的司马遹继承大统,可谓用心良苦。

隋文帝在选择太子的时候,选择了不近女色、宽厚待人、生活节俭的杨广。杨广不到二十岁便统领大军成了元帅,可谓能力出众。隋文帝在选择杨广的时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虽说,隋炀帝最终断送了大隋江山,但并不能就此怀疑隋文帝挑选子嗣的眼光。

在立嗣问题上,帝王们通常会重视儿子们的心性品行,毕竟中华泱泱大国,以道德冠天下。

有心机城府的老皇帝不但关注儿子们自身的能力素质,而且,对儿子们身边的顾命大臣也有严格要求。将来儿子继承大统,身边一定要有一批有治国良策的文臣,一批忠勇善战的武将。此外,那些位高权重却能对自己儿子产生威胁的因素也必须一并摒除。

明太祖在将皇位托付给朱允炆前,就没有考虑到朱允炆的身边有朱棣这一威胁。雄踞北方的朱棣可谓继承了朱元璋的大半血统,放这样一人在孙子身边实在不是什么高招,最终,朱棣靖难夺取政权是早就可以预想到的。

历史上,类似这种情况屡见不鲜,无不是因为老皇帝未能替继承人扫清障碍所致。

并且,皇帝在选太子的时候,时常会受到自己妻子的影响。光武帝刘秀,在立太子之前首先换掉了皇后。刘秀在起兵之前原本娶了家乡的美人阴丽华,后来,因为刘扬势力的原因不得不将郭圣通立为正室,在登基后郭圣通成为皇后,刘秀立郭圣通的儿子为太子。

其实,刘秀心中始终未断绝将阴丽华扶正的打算,加上,自己与阴丽华的儿子刘阳是个皇帝苗子。刘秀深思熟虑后,借着郭圣通犯错的机会刘秀立即废了郭圣通,改立阴丽华为皇后。刘秀十分巧妙的加封了郭圣通的二儿子刘辅为中山王,借此,淡化将其母亲废掉的意图。

随后,明白事理的皇家教习郅恽劝原太子,也就是郭圣通的大儿子刘疆,长处于受到怀疑的太子之位是十分危险的。刘疆明白了自己的处境,连忙向父亲请求让出太子之位,刘秀故作推脱一番后接受,改立阴丽华的儿子刘阳为太子。

最后,就算当上了太子,日常也不是那么轻松的。

历史上太子和皇帝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矛盾,一方面,皇帝需要有继承人,但继承人的存在又会对皇权构成一定威胁。另一方面,由于觊觎皇太子储位,皇帝的儿子们往往相互倾轧、甚至兵戎相见,这样的例子就更加平常了。

所以,通常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皇太子顺利册立、顺利继承皇位的并不多见。

参考资料:

『《古代的太子》、《皇帝选择继承人的标准是什么?》』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