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茶客生涯,你不能不这样喝茶

中国的茶道,唐代的陆羽是奠基者,至宋代时已到登峰造极。这跟宋徽宗赵佶的推动有很大关系。

赵佶是位好艺术家,却是糟糕的帝王。他擅长瘦金体,喜欢绘画,并创立了宣和画院,是皇家画院的始作俑者;需要大提特提的,就是他精于茶艺,写过一本被称为茶书经典的《大观茶论》,白茶就是因他推崇而后来居上的。宋徽宗经常召集臣下,为他们点茶,时任宰相的蔡京曾在《太清楼侍宴记》记述:“遂御西阁,亲手调茶,分赐左右。”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政和至宣和年间,各地上贡了大量名茶,如玉清庆云、瑞云翔龙、浴雪呈祥等。

可是,就在这位宋徽宗和他儿子宋钦宗执政的几年,重用奸臣,国力疲乏,以至于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入侵,汴京陷落,二帝被掳,宋徽宗备受折磨后以至于郁郁而终。

说这些跟陆游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大了,陆游就是出生于北宋南宋交替之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1125年出生,一生都在播迁中度过,直到1210年去世。他主张抗金、收回北方失地,也因为此点,他与当权者政见不合,一直没有得到重用,郁郁不得志。

陆游的《剑南诗稿》共收诗9000多首,是诗坛难得的劳动模范。1988年,中国商业出版社的《陆游饮食诗选注》共收录他这方面的诗作200余首;2013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历代茶诗集成·宋金卷》共收录陆游的茶诗328首、摘句69首。可以说,陆游是历史上写茶诗最多的一位,这说明他对茶很有兴趣,也很有研究,是个资深老茶客。

我们来看看他都写了什么?

“一点昏灯两部蛙,客来相对半瓯茶。”“香碗灰深微炷火,茶铛声细缓减汤。百年浮世几人乐,一雨虚斋三日凉。”陆游爱喝茶,来了客人都泡上茶,以此招待边喝边聊。他到了外边,别人也是这样待客,就像这个“酒旗滴雨村场晚,茶灶炊烟野寺秋”。

有时候喝起来未免过量,像这样“土铛茶七碗,瓦甑稷三升”,连喝七大碗,都有点“水饱”了。

陆游很讲究泡茶的汤色,“嫩汤茶乳白,软火地炉红。”啥叫嫩汤?就是火候不要那么老,按现在的说法,就是60摄氏度到80摄氏度吧。这样, “嫩白半瓯尝日铸,硬黄一卷学兰亭。”面前放着半瓯茶,临一临兰亭序,这样的日子还凑合能过。

都喝什么季节的茶呢?爱喝茶的都知道,有“明前茶”和“雨前茶”之说。在很多地方,清明节前还有些偏冷,不适于采茶,但有时在清明节亦有茶可采,“今年茶比常年早,笑试西峰一掬泉。”陆游自注:今年清明前数日,山中已有新茶。这是例外,大多数时候,是喝雨前茶,“霜清桑落熟,汤嫩雨前香。”“山寺馈茶知谷雨,人家插柳记清明。”“人卖山茶先谷雨,鸦随墦祭过清明。”

我国的很多地方产茶,北方多是喝春茶,但在南方,铁观音之类是秋季的9月到10月份采摘。陆游足迹比较广,春茶、秋茶都喝过。“邻父筑场收早稼,溪姑负笼卖秋茶。”“园丁种冬菜,邻女卖秋茶。”

“建溪官茶天下绝,香味欲全须小雪。”建溪官茶是产自建州北苑,这是官方贡茶的产地,赵佶在《大观茶论》中写道:“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壑源之品,亦自此盛。”所以,陆游“下岩紫壁临章事,正焙苍龙试贡茶”,经常有机会喝到贡茶。

还有一种是饼茶。“怀饼裹茶来问讯,不妨一笑寂寥中。”“林外鼓歌闻赛庙,怀中茶饼议租桑。”就是用刻有龙、凤等图案的模子压制茶饼,就是上文说的“龙团、凤饼”。

“风炉欲试苍鹰爪,自向林间拾堕枝。”“家园破社得鹰爪,舌本初参便到眉。”这里面出现了一个词,叫“鹰爪”。这可不是逮一只老鹰放在茶水里煮一煮,而是一个茶的品种。古人按照绿茶的外形特征,把茶叶分为莲心、旗枪、雀舌和鹰爪四个等级。鹰爪当然不算最好的,易于识别,安全可靠。最好的是莲心,相当于龙井的“特一级”,量很少,估计只有皇帝能喝到;其次是旗枪、雀舌,相当于特二、特三级,市场也很少卖;而鹰爪相当于一级,市场上最好的恐怕就是它了。

用什么茶具来泡茶呢?“东山石上茶,鹰爪初脱韝,雪落红丝皑,香动银毫瓯。爽如闻至言,余味终日留,不知叶家白,亦复有此不。”“飕飕松韵生鱼眼,沟沟云涛涌兔毫。促膝细论同此味,绝佳痛饮读离骚。”这个“银毫”“兔毫”,懂茶的一听,就知道这是建盏的特殊效果,在黑褐釉色的茶盏中,有滴滴像银毫、兔毫一样的细脉,犹如兔子毫毛一样纤细柔长,而以“银兔毫”最为名贵。明人许次纾在《茶疏》中说:“茶殴,古取建窑兔毛花者,亦斗碾茶用之宜耳。”这说明陆游对茶具还是很讲究的。

而烧茶的炉子呢?“明窗睡起浑无事,篝火风炉自试茶。”“藤杖有时缘石磴,风炉随处置茶杯。”“今日蜀州生白发,瓦炉独试雾中茶。”这三句诗里,出现了“风炉” “瓦炉”两个名字。陆羽在《茶经·器》中说:“风炉,以铜铁铸之,如古鼎形。”鼎一般是三足,是金属铸成,炉底有洞来通风漏灰,所以叫风炉。而瓦炉呢?一般老百姓家用不起铜炉,则用黏土烧制,这就是瓦炉。

烧茶用水很讲究。“巴东峡里最初峡,天下泉中第四泉。噬雪饮冰疑换固,驹珠弄玉可忘年。”陆游把巴东峡的水称为“天下第四泉”,这是很高的称誉。许次纾在《茶疏》里说:“古人品水,以金山中泠为第一泉。今时品水,必首惠泉,甘鲜膏腴,致足贵也。”

“聊呼蟹眼汤,瀹我玉色尘。”“飕飕松韵生鱼眼,沟沟云涛涌兔毫。”这里的“蟹眼”“鱼眼”是茶汤煮沸时涌起的气泡状态。古时没有温度计,判断水煮沸的程度,就是看气泡,《辞源》里面说:“初滚为蟹眼,泡渐大为鱼眼。”苏东坡也有“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的诗句,这样煮出的水就能够泡茶了。

“病齿已两日,日夜事医药。对食不能举,况复议杯酌。……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不饤栗与梨,犹能烹鸭脚。”有几天,陆游牙痛病又犯了,别说喝酒,连筷子都不想举了。想想人生的趣味都没有了,只好端起茶殴,听听落雪的声音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