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鲁智深做过权力很大的官,种家父子都给面子

鲁达,为官时被大家称作鲁提辖,因为他是提辖;成为和尚之后,被大家称作鲁智深,因为他法号智深;绰号花和尚,因为他有一身好花绣。

鲁智深,梁山好汉中为数不多的英雄之一。

他与大部分梁山泊好汉一样,都是嫉恶如仇之人。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便是那份江湖气的体现。

鲁智深容得下戏弄他的小混混儿,比如大相国寺的那几个破皮无赖;容得下与他比试的人,哪怕输给他,也能得到他的尊重。

但他容不下坏人,像镇关西那样的坏人。

拳打镇关西,有抱打不平的原因,有嫉恶如仇的原因,更是“镇关西”这个绰号的原因。

原著道:“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施耐庵《水浒传》百回本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不足百字,体现出鲁提辖的愤怒。

一是看不起杀猪的郑屠,说他是狗一般的人,在那个年代的确是这样,屠夫也是下三滥的活计;二是嫉恶如仇,恨郑屠骗了善良的金翠莲;三是“镇关西”这个绰号太大。

镇关西,威震关西,关西第一牛人。

郑屠如此自称,显然托大了,他真没那本事,在屠夫界,那他有可能称得上“镇关西”,杀猪水平高,并且与官府有联系等,欺行霸市那是小意思,可他那“镇关西”显然不单指在屠夫那一行当。

鲁智深说“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可见这“关西五路廉访使”很牛啊,鲁智深很得意,也因此而骄傲。

每当说起官员牛,我们总会把品级拿出来说。

廉访使几品呢?没什么品级,只是个差遣的工作。

但是,他的权力极大。

廉访使,在宋朝早期是没有这样称呼的,有的只是走马承受。

走马承受,宋代差遣官名,全称“都总管司走马承受公事”,为路级监察官员。

北宋初年,皇帝于河北、河东、陕西、川、峡等路设置走马承受并体量公事,隶属转运司。

诸路一至二员,置双员处,一员内侍,一员武臣。内侍官充任者,称“走马承受公事内臣”;以武臣三班使臣充任者,称“走马承受公事使臣”。

是怎样的一份工作呢?公开身份的特务。

走马承受为皇帝特派,北宋初期仅仅是密察将帅的言行举动,不涉其他事。

后来,负有监察本路将帅、人事、物情、边防及州郡不法事之责,什么事都记,什么事都汇报,每年一次赴阙直达奏事。

也有例外,如有边警急报,需要马上上报。

老种和小种经略相公重视鲁达,便是因他是走马承受,负责监察本路将帅、人事、物情、边防及州郡不法事之责的派遣官员。

当然,从鲁达自己所说的“做到”以及他与种家父子的关系来看,他这个“走马承受”是种家父子帮忙做上的。

种家父子,有很多事都是无奈的,可走马承受不能不记录,记录了就会给种家父子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即便他们没有反叛之心,奸臣也会抓住这一点整他们,所以自己安排一个信得过的“走马承受”是很有必要的,而鲁智深是他们信得过的人,自然成为了首选。

从一个只是派遣工作的“走马承受”成为了专管统辖军队,训练教阅、督捕盗贼的提辖,可见种家父子对他的器重,也能看出他曾为种家父子立过大功。

鲁智深说自己是廉访使,而非走马承受。

这一点与“走马承受”这一官职的变迁有关,《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的人,元朝有廉访使,全称肃政廉访使,主管监察事务,跟宋朝的走马承受相似。而宋朝后期,也出现了廉访使,全称廉访使者,由“走马承受”改名而来。

宋徽宗政和六年七月十三日,改诸路走马承受公事为廉访使者。

有了这样的变化,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将鲁智深写成是“廉访使”也不为错。

清楚了廉访使的工作性质,大家也就清楚鲁智深为何说“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了,种家父子都给他面子,他才是关西真正的“镇关西”,但他却没有自称“镇关西”。

说梁山泊一百单八人谁牛,鲁智深才是真牛,可以直达天听之人。

这样的人,杀了郑屠,似乎不需要逃跑。

事情看似是这样的,但鲁智深还是跑了,因为宋朝廉访使的权力还达不到明朝锦衣卫的水平。

锦衣卫,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

提起古代皇帝身边的特务,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明朝锦衣卫,其次是东厂,对这方面知识熟悉一些的朋友还会想到北魏时期的“内外侯官”、大清时期的“粘杆处”(血滴子)等等。

这些特务机构并不是相同的职责,但也有共同之处,直接向皇帝负责,密察或者公开监察将帅、重臣等的言行、不法之事等。

明朝锦衣卫的权力,那是相当大了,杀个类似郑屠那样的人,不需要跑路,他们有千般理由杀,谁也不会追究。

鲁智深不行,别说他不再是廉访使,只是提辖,就算他是,他也只有汇总上报的权力,没有诛杀的权力。

关于鲁智深逃跑,我们也是很不理解的。

廉访使虽说不能诛杀谁,提辖之职也不能让他脱罪,但他也不至于跑。

1、种家父子非常器重

他所杀的也是该杀之人,种家父子在关西五路还是有很重的话语权的,别说鲁智深杀了一个该杀之人,即便是杀了一个不该杀之人,也能让鲁智深轻判,甚至脱罪。

2、鲁智深有足够的理由脱罪

他只是想教训镇关西,并非想杀,算是误杀,并且镇关西欺负过很多人,鲁提辖又有不错的人脉,官场中人也都敬他。

当地老百姓恨镇关西,敬鲁提辖,这样的局面,必定有人出面替鲁提辖求情,轻判很正常,就像青面兽杨志杀了牛二,为民除害,老百姓拍手称赞,还帮他求情,鲁智深也能有这样的待遇。

有这两点,即便是刺配,鲁智深也能从头再来,可他跑了,他自己说吃了官司,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这句话,显然不是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有两点:

1、不想连累人

鲁智深做过廉访使,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

种家父子器重他,看他杀人,必定帮他。

可帮了鲁智深,新任的廉访使便会记上一笔,边关守将本就遭到皇帝的怀疑,种家父子若是帮了鲁智深,就有做大的嫌疑,皇帝更加怀疑,会有不必要的麻烦。

不帮,种家父子虽然不是江湖好汉,但也是有情有义之人,心里不好受。

面对杀人的鲁智深,种家父子两难,鲁智深清楚这一点。

所以,与其让恩人难做,不如自己跑了,他们也不用难为情了。

2、污点

鲁智深曾是廉访使,后是提辖,没有半点污点。

如今杀了人,有了污点,即便刺配之后再受重用,在官场也是有污点的人,遭受嘲笑也是必然。在官场多年的鲁智深,对官场中的那些事再熟悉不过了。

与其以后受嘲笑,不如跑了,起码心里畅快。

这便是鲁智深逃跑的原因,与怕没人送饭等没有太大的关系。

很多朋友喜欢鲁智深,喜欢的便是他的有情有义,杀人是嫉恶如仇,为的是别人;逃跑是怕连累种家父子,为的也是别人。

如此鲁智深,我们没有理由不喜欢。

参考文献:

1、宋 李埴 《皇宋十朝纲要》

2、北宋 司马光 《资治通鉴》

3、《明史》

4、元 脱脱 《宋史·职官志》

5、清 徐松 《宋会要辑稿·职官》

本文所用图片来自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