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可为什么他只有五斗米的俸禄呢?

陶渊明的那句名言“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千古流传。一直以来,大家都理解成:陶渊明不愿为了五斗米的俸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工资,而向权贵和上司卑躬屈膝。可为什么陶渊明堂堂一县之长,只有武斗米的俸禄?这也太少了,怎么养家糊口?接下来让小编来给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从古时候的计量单位“斗”来看,一升米现在重1.25斤,10升米为一斗,一斗重12.5斤,=6.25千克,五斗米大概就是31.25千克,大概就是现在的62斤半。

在怎么说,陶渊明也是一县之长,而且古时候的县令可比现在的县长管的事情多,怎么可能只有62斤米的俸禄。而且还要养活一大家子人,那时候做官全靠俸禄支撑。据史料记载,陶渊明为彭泽令时,有公田三顷,那时候做官都可以分到公家的田地收成作为俸禄。东晋时江南稻田收获量,每亩约可得米两斛多,近三斛。以二斛八斗计,则三顷应收米八百四十斛。如果中半收租,则公田收租应为一年四百二十斛米,约四千二百斗左右。

由此看来,五斗米并不是当时陶渊明的具体俸禄。又根据当时士大夫体质普遍偏弱,小编以为五斗米应该是:每天吃2斤米,一个月正好60斤左右。 “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意思就是:我不能为了一饱之故向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于是陶渊明挂印而去,给世人留下了一个完美形象。 以上仅代表我个人的一点愚见,如果大家有其它的想法,一起来讨论一下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