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史话·昭王南征:周天子王权衰落的征兆和楚国强大的开端

西周经历了40多年的“成康之治”后,国力强盛,史书赞道:“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但实际上西周的还面临诸多的危机,主要来自于周边。在西北,西戎的势力很大,经常和周人发生冲突和战争;在东南,淮夷和徐国等部族对周朝依然保持敌对的态势;南方的荆楚,虽然表面上接受了周赐予的“子”的封号,但荆楚一直未能纳入周的控制范围之内。在成康时代的器铭就有“伐南国”、“省南国”等记载,说明周对楚的征伐一直不断。成康之后的昭王和穆王,在西周稳定的基础上,四处征讨周边的部族,对扩大周的控制范围是有利的,但是,穷兵黩武也对国力造成很大的消耗。

楚国又称荆楚、荆蛮,是颛顼高阳氏之后,为祝融八姓之一的芈姓季连后代。他们一直居住在黄河流域以南到江汉地区。《史记》记载文王之时,季连后人鬻熊子曾辅助国文王。在“三监之乱”中,熊氏、徐国等都曾参与到这场叛乱中,最后因为周公的东征,被迫南迁。成王之时,“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表面上楚是周的封国,实际只是对楚国强大的一种承认。

大约在公元前982年,康王去世,太子瑕继位,史称“周昭王”。昭王继位初期的16年内,没有发生重大的事变。在康王十六年开始,便对楚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征伐战争。《竹书纪年》载:“十六年,伐楚,涉汉”,这是第一次南征,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根据宗周钟上的文字记载 :“南夷东夷,具见廿又六邦”,昭王第一南征,导致东南地区二十六邦臣服。

《令簋》铭文

昭王第二次南征,是在第十九年,此次却是惨败而归。《竹书纪年》载:“祭公、辛伯从王伐楚。天大曀,雉兔皆震,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六世师是本来驻扎在宗周的王师,此次南征却全军覆没。文中提到的“天大曀,雉兔皆震,雉兔皆震”说明当时发生过一次日食,此次日食成为推算康王在位时间表的依据之一。而后,昭王还不断伐楚,从《令簋》铭文“隹王于伐楚,伯在炎,隹九月既死霸丁丑”的记载看,昭王在二十一年世还有过一次伐楚的御驾亲征。根据《御正卫簋》铭文“五月初吉甲申,懋父赏御正卫马匹自王,用作父戊宝尊彝”,当时伐楚的大将军伯懋父不仅“伐楚”而且“北征”“以殷八师征东夷”“东伐海眉”,其战争波及面十分广。《周书异记》云“周昭王二十四年……江河泛溢,山川宫殿震动,有五色光贯太微宫”,说明发生了地震,导致山川宫殿震动,而后昭王“南巡不返”。

周昭王簋

昭王多次南征楚国,最终葬身于汉江之滨。到春秋时代,齐桓公和管仲率领八国之师讨伐楚国时,还以昭王作为说辞:“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当时楚王回答道:“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昭王南征最终的失败,也是楚国不断强大的见证。到周夷王时期,楚国更加强盛,四处吞并,“乃兴兵伐庸、杨虿,至于鄂”,并且试图和周天子鼎足而立,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并将自己三个儿子均封号为王,没有将周天子看在眼里。

启卣:记载了昭王南征的事

关于昭王的历史评价,历史上是贬斥的多,皇甫谧的《帝王世纪》更是将此事演化成小说之言,称:“昭王德衰,南征,济于汉,船人恶之,以胶船进王,王御船至中流,胶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没于水中而崩。其右辛游靡长臂且多力,游振得王,周人讳之。”郦道元《水经注》也有类似记载:“昔周昭王南征,船人胶舟以进之,渡沔水中流而没死。”但1970年在周原出土的《史墙盘》,却给周昭王姬瑕正面评价。铭文载:“弘鲁昭王,广批荆楚,唯狩南行”,对昭王南征作了完全肯定的评价。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