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僧髡残——九死丘壑历尽艰辛的山水清音

靳尚谊画髡残

髡残本姓刘,字石谿,号白秃、天壤残道者、石道人等,湖南常德人。他是一位传统功力深厚的山水画家,与弘上于同一时代。甲申间逃避战祸于常德桃花源。当抗清斗争处于低潮时,于1651年出家为僧。他成长在改朝换代时期,几乎与同代僧侣画家一样,始终其学术和艺术态度上流露出一种“遗民”思想,并以信奉已儒化了的佛教子弟的身份面对时代。他勤学苦练,学养渊博,画学王蒙、黄公望,而自具风貌,功底扎实。他以书画倾泻胸中块垒,寻求人格的完善。

作为文人画家,髡残为了躲避当朝统治者的迫害,在现实和理想无法调和的现状下只能把一腔的孤愤注入笔端,使禅意与画意得到了完美的诠释。髡残喜游名山大川,尤喜黄山,在那里住了年余,作图不下十数幅。其丹青奥境奇辟,魅力长存。如髡残水画代表作之一《报恩寺图》,所描绘的是金陵南郊大报恩寺畔的旖旎风光。闻名遐迩的金陵大报恩寺,北濒秦淮河,南倚聚宝山(亦称“雨花台”),前身为东晋长干寺,被誉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之一。

髡残是清初四高僧画家之一,三百多年来,髡残一直以其人品与画品并重的高华之气,影响着画坛,成为画家心目中的丰碑。髡残出家为僧后好游名山大川,所作画品,兼具了玄思和禅意,艺术上有一种傲岸的气度,有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心怀故国情怀。当时著名的文人兼大鉴赏家周亮工就十分景仰、看重髡残的山水画作,称其“人品笔墨俱高人一头地” 。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国画艺术,在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受到儒道释的影响,尤其是禅宗的兴起,更是使中国画由“明劝戒,著升沉”的普世价值观开始转向对生命本性的自觉自证,如电如光于刹那间追求本心的自明。由此而延伸出笔墨的万般墨象,幻化出文人理想世界里的崇高志趣,成就了文人士大夫们在入世与出世的现实世界里无法求得圆满人生而直接遁入到本性的空明寂静的世界,使理想的人生充盈着生命灿烂的光辉。

髡残 岩穴栖真图 轴 台北故宫藏(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