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和身边那些苏格兰的启蒙思想家们,诞生了那些思想

我们接着来说这本书《苏格兰:现代世界文明的起点》的第二个重点:在这场启蒙运动中,诞生了哪些辉煌的思想。我们将以亚当·斯密为核心,谈谈他身边那些苏格兰的启蒙思想家们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这场运动的开山鼻祖,同时也是亚当·斯密的老师:弗朗西斯·哈奇森。他培养了整整一代的苏格兰知识分子,亚当·斯密称他为“永远无法忘怀的哈奇森先生”。哈奇森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大学读完硕士后留校任职,并进行了学院改革,他第一次使用英语而不是拉丁语来讲道德哲学这门课,自由轻松的上课氛围很受学生欢迎。

哈奇森相信,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对善恶最基本的辨别力。换句话说,他认为人们判断是非的能力是天生的,就像我们一出生就有手有脚一样。“爱”是一切道德的原点,而在最高层次的道德中,感情使得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合二为一。举个例子,当我们逗小孩子时,孩子觉得开心,我们也会发自内心地感到幸福,这就是一种爱的联结,感情的联结。当然,哈奇森并不否认世界上存在着邪恶的行为,但他认为那些不是人类的本质。他认为只要理性思考,倾听内心,每个人都能把别人的快乐放在比自己更高的位置。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和哈奇森一样,对人性保持乐观态度,大卫·休谟就是一个反例。休谟是一个典型的怀疑论者,也就是说,他把“怀疑”作为思维的首要原则和对待一切的出发点。所以,当面对人性时,休谟也很自然地保持着这种怀疑。他全盘否定了哈奇森对人性的乐观态度,而把利己主义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休谟认为,利己主义意味着一切。引导我们行为的最根本力量并不是所谓的“道德感”,也不是理性,而是自我满足的欲望,这才是人类社会最根本的激情。

多说一点,哈奇森和休谟对人性和道德的不同观点,实际上很像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性善论”“性恶论”,不过两者殊途同归,目的都是教人从善,达到理想的道德境界。荀子主张通过道德的训导、礼法的约束来去恶为善。休谟也认为,人类的这种利己本能如果不加限制,最终会毁掉一切,所以需要法律和制度来进行约束。这种思想对后来美国的三权分立体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休谟的观点几乎完全摧毁了人类的道德优越感,现在的我们听来都有些怀疑和失落,当时的人们更是如此。教徒们对休谟大加指责,想要禁止他的书出版。哈奇森在看过休谟的第一部作品《人性论》之后,想方设法阻止他在大学任职。尽管如此,休谟的思想还是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连他的对手都不得不承认,他是当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康德在第一次读到他的作品时,甚至说他让自己从教条的迷梦中猛然觉醒。

虽然大卫·休谟认为自私和目光短浅才是人的本性,但他却对文明社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他觉得这要归功于权力和自由的制衡,具体来说,也就是政府和自由派之间的斗争。这两者之间看起来势不两立,实际上却存在着一种既冲突又互相补充的张力。对这种张力,休谟并没有重点阐释,他只是认为这种控制与自由的斗争会一直存在下去。而他的朋友亚当·斯密则受到这种思想的启发,创立了自己的新理论。

亚当·斯密出生的时候,苏格兰和英格兰刚合并十几年,社会环境仍然不稳定,苏格兰沿岸的走私活动十分频繁,而且大部分参与走私犯罪的人原来都是安分的市民。这种情况使少年的亚当·斯密认识到,人类可以为了利益不顾一切,甚至冒着违反法律的风险,这一点也深深影响到了他后来的学术思想。

说到亚当·斯密的著作,大家最先想起的通常是那本久负盛名的《国富论》。我们现在通常认为他是经济学之父,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但亚当·斯密自己却认为他首先是一位道德哲学家。那作为一名道德哲学教授,亚当·斯密又是怎么看待道德的呢?事实上,他的思索正产生于哈奇森和休谟之间的一个分歧点,也就是人的道德感究竟是哪里来的。哈奇森认为道德感是人生来就有的,休谟却认为道德是社会强加给人的。而亚当·斯密则找到了自己的解释,他使用了“同胞感情”这个词来重新定义固有道德。什么是同胞感情呢?简单解释,就是指人在群体中产生的一种身份认同感。他认为,由于存在这种身份认同,人们自然而然会对别人和自身的行为作出道德评判。

从这些思想出发,亚当·斯密完成了《道德情操论》的撰写。这本书让他一举成名,连休谟也对他赞叹不已;康德断定德国没有人能写出这么精彩的道德哲学文章;伏尔泰在读完这本书后,也认为法国无人能与之相比。而这时,亚当·斯密那本最令人瞩目的经济学开山著作《国富论》还没有问世。

《国富论》这本伟大巨著的诞生离不开一个人的帮助,他就是巴克卢公爵。这位公爵当时只有十八岁,却已经是苏格兰最富有的人之一。他发现了亚当·斯密的才华,给了他一大笔钱,让他辞去学校的职位,专心写书。很快,《国富论》便问世了。

这本书虽然十分风靡,但读者对它常常有一些误解。比如“看不见的手”这个概念,我们今天也经常会拿出来说,它甚至成为了市场机制的代名词,所以大家理所应当的认为这应该是亚当·斯密的重要理论。但实际上,这个词只是他对浅薄者的反讽。

什么意思呢?亚当·斯密虽然推崇商业机制,也相信自由市场会产生某种合理的秩序,但他并不认为这种秩序是完美的。政府作为市场的守夜人,发挥的作用更是无可替代的。他只是批评政府的多余干涉,比如说垄断政策、出口补贴等等,而不是全盘否定政府的作用。亚当·斯密认为政府存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时他对司法体系和法律制度对个人的保障作用也表示认可。再比如,读者有时还会批判亚当·斯密,认为他在为商人阶级辩护,这种看法也是有失公平的。在他的眼里,消费才应该是市场的最终目的,而自由市场的作用之一正是抑制商人贪婪的欲望,从而使生产活动真正为消费者服务。

《国富论》在历史上影响深远,被称为“西方经济界的圣经”。这本书的出现,标志着经济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也意味着现代政治经济学的诞生。在书中,亚当·斯密第一次提出了劳动分工的概念,并对商业社会的经济发展、财富分配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解释。

总的来说,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彼此建立了一个志同道合的文化共同体,他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鼓励人们摆脱权威的束缚,寻求自由与独立。这些伟大的知识分子们始终相信,现代工业和商业社会的发展将给人类带来更大的自由。他们的这些理念不仅改变了苏格兰人的文化和社会,更深刻地影响了现代世界的建立。

题外话:读书可以扩充我们知识边界,获得更多看问题的视角,但盲从是要不得的...

喜欢我的文章就果断关注转发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