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吏私分国库银43年,终因分赃不均而败露,这可气坏了皇帝!

1843年也就道光二十三年,因库吏私分国库银两不均,导致内部矛盾激化,使私分国库银两达43年的大案终于浮出水面。道光帝得知后异常愤怒,并怒斥道,正是多事之秋,需要银子之时,银库竟然已空。皇帝立即派大臣清查银库,几十年捂着的盖子终于被揭开。

经清查,银库账面结余应为1218万两,但实际存银却不足293万两,就是说短少或被盗之银达925万两以上。道光帝当时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没钱。而且这两三年间,用于军费、赔款、治河的支出总计将达7千万两白银,而当时国家年总收入仅有4千多万两。用银子的地方这么多,而国库几近空虚,1千万两存银仅仅是账面上数字!

这个情况,既让道光帝十分震惊,又犹晴天霹雳,几乎把道光皇帝击昏。为搞清原委,把这一前所未有的巨大盗库案查清,道光帝钦派宗室载铨、大学士兼军机大臣穆彰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敬征、兵部尚书裕诚、军机大臣兼工部尚书赛尚阿组成调查组,决心一查到底。

在道光皇帝的催促下,调查效率极高。案情很快查清,结论是925万多两白银既不是一人所偷,也不是短期所为,案犯是历任看管银库的库兵,而925万多两白银的巨大亏空的形成是库兵盗银经年累月,积少成多所致。

如此新的问题又出来了。既然非一天所为,也非一人所偷,为何时至今日才发现呢?清政府上一次大规模清查银库是嘉庆五年也就是1800年,到现在已过43年,而年年查库,却对库兵监守自盗竟无一人发现,这岂不是怪事?

实际上,从嘉庆到道光年间的查库制度早已是一种摆设而已。这43年间,每逢皇上命御史清查银库,库官必送给御史3000两银子,其他随从均可得300两银子。可见,查库机制只是走个过场。

由于库银被盗经年累月,时间至少43年,所以在逃的库兵绝大多数已无从查起,被盗库银自然也难以追缴。道光大发雷霆,这么大的案子居然无从查起,无法查办,盛怒之下下令:凡经手出入及验看银两的库丁、银匠比律行处斩,妻妾子孙均发配新疆给官兵为奴。在库外当差的库丁及该库皂隶亦应量减处绞,妻妾子孙均流放二千里以外。

处置了这些库兵和银匠,还是不解气。道光帝又下令对自嘉庆五年(1800年)起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43年来历任管库司员、查库御史等逐个人细致查明,严格治罪。为追缴库银,减少国库损失,道光帝又下令:历任库官、查库御史各按在任年月,每月罚银1200两,已故者照数减半;管库大臣着每月罚银500两,查库王大臣每次罚银6000两,已故各员按数减半。

在长达43年的时间里,共有320余位官员出任户部司员或查库御史,任职时间在1年左右为最多。这些官员无论是否公忠廉能,一律追罚,绝不姑息。

更多精彩,请关注【下午历史茶】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