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传小故事系列之四:东门之役

周桓王元年(鲁隐公四年)三月,卫国州吁趁卫桓公赴周吊丧之机,与亲信石厚合谋在都门外弑杀了卫桓公,然后自立为君。对州吁这种不义之举,国人很是不满。州吁为了树立威望,凝聚人心,所以想发动对外战争,但不知该攻打何国,于是就跟石厚商量。石厚向州吁建议攻打郑国,因为前几年郑国共叔段叛乱时,曾派儿子公孙滑到卫国请兵相助,郑庄公平息叛乱后兵临卫国,迫使卫国认罪,使卫国大大地丢了面子,因此卫国与郑国开战有正当的理由。但是,郑国与齐国关系友好,并且双方还有石门之盟,一旦有事,彼此会互相照应。州吁对此有所顾忌,毕竟郑、齐可是当时的两大强国,实力不是卫国可以比拟的。为了壮大己方实力,石厚建议卫国请宋、鲁、陈、蔡相助。

州吁问石厚如何能够请得四国之兵,石厚分析道:“陈、蔡是小国,一直与周关系良好,而郑因为最近芟麦刈禾之事得罪成周,所以陈、蔡肯定会出兵。宋国因为宋穆公去世时把君位传给了自己的侄子与夷而没有传给儿子公子冯,并把公子冯逐到了郑国,郑国接纳了公子冯并计划出兵帮公子冯夺回君位。所以,如果请求宋国,宋一定会出兵。而鲁国此时是公子翚主事,根本不把鲁国国君鲁隐公放在眼里,而公子翚又是一个很贪心的人,所以重赂之下,鲁也一定会出兵相助。”

于是,州吁派出使者联络各国,果然在秋天时各国之兵如期而至,共有兵车一千三百乘。宋国因是公爵,地位最为显贵,被推为盟主,石厚为先锋。不日之间,五国之兵就把郑国东门围了一个水泄不通。

郑庄公与大臣讨论如何应对,众人主战主和不一,郑庄公笑着说:“州吁因为是弑君自立,未得人心,只不过想以战树威而已。鲁公子翚贪财,不经国君同意就擅自出兵,鲁军肯定没有斗志,陈国、蔡国本来与我们就没有什么仇恨,也不会真心与我们为敌。只有宋国因为公子冯的原因,可能会用心与我们作战。我把公子冯转移到长葛,那么宋兵肯定就会去攻打长葛了。然后我再派子封出城单单向卫国挑战,假装战败。州吁因为国内还未安定,肯定担心国内会发生内乱,取胜之后一定会马上撤兵。”

于是郑庄公派暇叔盈保护公子冯去往长葛,然后派人对宋国说:“公子冯已经逃到长葛了,我们不忍心伤害他,大国自己去处理吧。”于是宋移兵而去。陈、蔡、鲁见宋兵转移,也都无心作战,所以郑、卫交战时三国都作壁上观。

郑卫刚一交手,郑军就败下阵来。石厚就将郑国东门外的庄稼全部收割运走,然后传令班师回国。州吁不解,问石厚打了胜仗为何不乘胜追击,反而要撤兵?石厚回答:“郑国之兵一贯善战,我们小胜一场,已经足以立威。您刚刚继位,国事未定,在外面时间长了,恐怕不是好事。”于是,州吁马上命令回国,陈、蔡、鲁三国之师也来请求撤军。于是,郑国之围很快就解除了,合计从围城到解围,前后不过五天时间。(《左传·隐公四年》“卫州吁立,将修先君之怨于郑,而求宠于诸侯,以和其民。使告于宋曰:‘君若伐郑,以除君害,君为主,敝邑以赋与陈、蔡从,则卫国之愿也。’宋人许之。于是陈、蔡方睦于卫,故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围其东门,五日而还。”)

战斗虽然结束了,双方之间的仇怨却没有结束,从隐公四年到隐公八年,双方才在齐国的调停下和解。

东门之役虽然战斗规模很小,持续时间也很短,但却是一件很重要的大事件,因为这是东周以来,第一次发生由数个国家群殴一个国家的事情,开了一个非常恶劣的先河。从此之后,这种事情就成为整个东周时期经常发生的事情。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