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北齐佛教造像

文:清苦老财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文化的自觉时代,也是人性的自觉时代。

我国的雕塑艺术在南北朝时期迎来第一次高峰。这个时期,人性觉醒、个性张扬,纵然是佛陀世界,也融入了飘逸自得、神情泰然。

北朝,从公元386年北魏建立,继而分裂、更替为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到公元581年北周被隋取代,共持续近两百年的时间。

这期间,雕塑艺术完成了从模仿到全面本土化的演进历程。

西魏和北周所存佛像不多,除去不论,就北魏、东魏、北齐三朝而言,北齐的造像尤为受人喜爱。

北齐(550-577)就是高欢、高洋父子创立的王朝,高欢本是汉族人,但是已经完全鲜卑化了。

东魏高欢为丞相,其长子高澄秘谋取代东魏未遂,被群臣所杀,高欢次子高洋终于在公元550年受禅称帝,史称北齐。

历经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共六帝28年,公元577年被北周宇文邕所灭。

北齐持国二十八年,共六帝,除文宣帝高洋最初几年尚有功绩外,其余各帝都昏聩淫乱,统治黑暗,素有禽兽王朝之称。

仔细注视着这尊佛像的时候,会有一种自己仿佛突然失聪,周围变得异常安静,内心顿时透亮许多之感。

就统治的疆域而言,北齐继承了东魏所控制的地盘,占有黄河下游流域的河北、河南、山东、山西以及苏北、皖北的广阔地区。

北齐天保三年(公元552年)以后,北击库莫奚、东北逐契丹、西北破柔然,西平山胡(属匈奴族),南取淮南,势力一直延伸到长江边,这时北齐的国力达到鼎盛。

同时与其并存的王朝有西魏、南梁、南陈等。

文宣帝高洋嗜杀成性,竟然“酷喜释氏”,痴迷于营造石窟佛像。

除了响堂山、天龙山等石窟外,后世还发现了很多窖藏佛像。

绘画风格上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一说。

“ 曹衣出水 ”就是指北齐曹仲达开创的人物衣褶的画法,“ 曹家样 ”的衣服褶纹多用细笔紧束,似身披薄纱,宛如出水之感,所以得名。

绘画的技法也影响到了雕塑,所以北齐造像的衣褶也具有衣纹疏简、浅薄流畅的特点,顺着身躯结构起伏,犹如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

关于北齐造像的特征,引用一段金维诺先生的评价:“ 北齐多数造像面相丰颐,衣纹疏简,服薄贴体,整体平润光洁,与面部宁静安祥的表情和谐一致。”

“ 从光洁的肌体或平滑的衣裾,似乎都能感觉到筋肉的轻微起伏变化。润泽的体面与舒缓下垂的线条,使形象在疏简平淡中流露出内在的气质。”

“ 形象虽没有大的动态,却仍然可以体察到内在的活力,在自然而写实的手法中,使人物形象更具现实感。这种疏洁淳润的风格使北齐雕刻艺术独具一格,而明洁感人。”

简而言之,佛像风格到了北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北齐造像的典型风格是:洗练、流畅,简约、传神。

梁思成也曾总结说:北魏的佛像是上小下大,而北齐的则是上大下小。

而在北齐时期,佛教发展的确盛极一时,仅国都邺城就有大佛寺4000余所,僧尼8万人。

据有关资料考证,邺城曾出土大量精美佛教造像,工艺精湛。

这个时期的造像,以菩提双树、宝塔、蟠龙、飞天、双狮、博山炉等元素组合的背屏式造像广为流行。

成为曲阳造像的经典式样,极具地方特色。

例如上图中的菩萨,身材修长,袒上身,配双层项圈,肩有披帛,璎珞自肩披挂而下,于腹部交叉后下垂,下着长裙,群腰翻出荷叶边,条带上以浅浮雕刻出莲花生、火焰宝珠、净瓶等图案。

整体造型严谨端正,细致精美。

此件造像虽残,佛手雕刻生动、传神。

再如上图中的拱形门楣之上刻浅浮雕覆钵塔式装饰图案,塔下有卷云山花,与上层千佛洞上方的大型雕刻有异曲同工之妙。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