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与凤的凝望 美与思的回眸

授课老师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馆长吴凌云

玉器出土时拍摄的照片,箭头所指即龙凤纹重环玉佩。

大洋网讯 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直径10.6厘米,厚0.5厘米,原来盖在墓主头罩的右眼位置。分为内外环,内环透雕一游龙,外环透雕一凤鸟,站在游龙伸出的前爪之上。龙尾和后爪伸出内环外,与凤冠、尾羽一道,相互连接、上下延伸而成透雕卷云纹,将外圈空间款款填满。凤鸟回眸凝望游龙,龙凤似乎在喃喃细语。

自今日起,“图说广州·公开课”栏目推出“广州文博解码”系列,我们将逐一图解国宝级藏品,细述其与广州的因缘牵扯。这场高品位的文博盛宴,首先从南越王博物馆的馆徽开始——

位于广州越秀公园西侧象岗山上的西汉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眜的陵墓,发现于1983年,是岭南地区规模最大、出土随葬品最丰富的一座汉墓。出土文物达1000多件套,包括玉器、青铜器、铁器、金银器、陶器、玻璃器、漆器、丝织品等多个品类。两千多年前的中原文化、百越文化和海外文化因素在岭南地区的交流与融合,凝聚并体现在南越王墓的文物之上,展示了这一时期岭南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的珍贵细节。

南越王墓出土玉器数量之多、品种之广以及雕镂工艺之精美都是空前的。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更是精中之精,被选为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馆徽。它,及以之为代表的汉玉,究竟有怎样的内涵?文化价值何在?我们请到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馆长吴凌云,为我们细说端详。

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不仅能代表广州,也可以真正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符号,或者说中国符号。凡文化符号应该具备中国人最为认同的时代,最为认同的王朝,最为认同的材质以及最具备的中国文化特质:和。

首先它来自中国人认同、自豪的汉代;第二它反映出最能代表汉代的汉武帝时期的时代风貌;第三它选用玉材,体现了中国文化追求和谐的特质。

要深入理解这件作品,要从两个方面着手,除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龙”“凤”的发展和演变,还要看玉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龙是古代中国人心目中一些神奇动物的综合体。六七千年前河南濮阳仰韶文化遗址里已经出现了龙和虎的形象。

中国最早的龙形器物是红山文化的玉猪龙。玉猪龙最重要的特点是猪鼻子,这个特点一直保留下来。后来龙又发展出鹿的角,身体也越来越延伸,成为蛇身,进而发展为可以飞,可以抓,这是借鉴了鹰的特征。所以早期的龙一定是三个爪。晚期五爪龙的出现则体现出和王权的关系。

在这块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中,可以看出早期龙的三爪特征。

龙凤同时用玉作为载体,它的内涵就又深了一层。回看历史,全世界只有中国人、玛雅人和新西兰土著大量使用玉器,但对玉“痴狂”到极致,把玉上升到人品、人格、天地和谐高度的唯有中国。汉字里凡是有王字旁(即斜玉旁)的,都是美好的东西。与之相比,中国的黄金是西周以后才逐渐出现,可能与外来文化有关。但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石峡文化……所有的区域文化,无不见到玉的广泛使用。可以说,玉是在中国各区域文化中都具有神圣地位的物品。

玉质

这件作品用青白玉雕成,土沁成黄白色,推测它的玉材应该来自和田。妙韵天成,构图完美,主次分明、工艺精湛,极具汉代浪漫和写实的特征,是汉玉中登峰造极的艺术精品。

哲思

整个玉佩即由“龙+凤+重环”三个部分组成,“龙”“凤”实际上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哲思与内核,代表了阴和阳的和谐。

在中国文化中,龙象征着男性,凤象征着女性;龙象征着阳刚,凤象征着阴柔。龙凤之间以圆分隔而又统一于圆,凤环绕龙而龙又承载着凤,体现了阴阳互生、和谐一体的哲学思想。

龙与凤互相凝望,将两千年前的审美与哲思传递至今。

出土

玉佩出土在墓主人眼部。定是下葬者认为它可以通天地,才会放在这么重要的位置。“生者佩玉,以比其德;亡者殓玉,以慰其灵”。在赵眜生前,这件玉佩应该是佩在腰间的。它属于装饰用玉,与用于祭祀的组玉佩功能不同。

汉楚越

三种文化融合

南越王墓玉器风格独特

南越王墓出土玉器从制作方法、玉器造型和雕刻风格看,是在中原内地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玉器比较多地保留了中原和楚地的传统玉雕风格。这些匠人来到岭南后吸收了当地的文化,又有自己的创造,所以南越玉器具有汉、楚、越三种文化融合后形成的独特风格。不少玉器的构图设计打破了传统的对称平衡。在玉衣中有不少玉片是由玉璧、玉璜改制的,说明在南越玉雕作坊内不仅制作礼仪玉器,还制作玉衣一类的葬玉。这和南越王僭越称帝的史实相符。

南越王墓出土的玉器从纹饰和风格看有许多东周玉制品的特点。金钩和玉龙、玉盒等器物,都有修补和钻孔的痕迹,说明有不少是当时的传世品。其玉料属透闪石石质,有些玉料应来自新疆地区,但玉衣、玉璧等制品来自广东曲江的可能性大。

从玉衣玉片所保留的切口看,工匠当时切料用的是种长方形扁工具,边加磨边作推拉状运动而进行切割。其切割面非常平整,说明用的磨料较细,因而切割效率不会很高。玉衣的钻孔,是用杆钻加磨料钻成,可以推测制作需要花去大量人工。

佩饰

南越王墓出土了100多件(套)玉配饰,分为单件佩饰和组玉佩。单件佩饰主要有龙凤配、玉舞人等,多为透雕。11套组玉佩多以璧、璜、环及其他配件组成。赵眜的一套最为精美。这些玉佩不仅反映了佩戴者的身份等级差别,也表明南越国还保留了先秦佩玉的传统。

设计

同时期作品中,龙的形象不少,比较典型的是中间一条龙,把凤往两边摆,这种设计比较简单。能把龙跟凤安排得如此巧妙,是绝无仅有的。龙的双足伸出圆环,凤立于龙的前爪之上,凤冠凤羽与龙尾成卷云纹自然环绕,重环之中一龙一凤造型无比精妙。设计师技术非常高超。但他是不是本土工匠?没法判断。以我个人看法来说,应该不是。

南越本为“蛮荒”之地,赵佗南征北战,所以南越王墓出土了很多春秋战国的东西,也呈现出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玉佩可能来自中原,也可能来自其他地方。我认为,它的卷云纹显然是受楚文化影响的。

完整的龙形,

龙足伸出内环。

玉衣头罩右侧:

虎头金钩扣龙形玉佩

出土于南越王墓玉衣头罩的右侧位置。玉龙躯体弯卷成S形,张口衔鳍,尾巴回卷,龙回首衔住龙鳍的造型,是汉代龙形佩的经典纹样。虎口形成的套銎,正好套在玉龙折断处,原应是龙形玉佩下半断裂后,特意制作了这一虎头金钩与之相配,使玉佩改变功能成为带钩,可见墓主人对其十分珍视。

完整的凤的造型,

凤立于龙足之上,将龙环绕。

墓主左肩:

凤纹牌形佩

凤形佩用青玉双面透雕而成,出土于墓主左肩,长14厘米,宽7.4厘米,厚0.4~0.5厘米。玉佩正中为一个长方框,上连一朵卷云纹,下为一高冠卷尾变形凤鸟。框内透雕一凤鸟,回环卷曲布满方框。框右侧雕一凤鸟,昂首挺胸,双足踩璧,长尾下垂,末端回卷以托玉璧。左侧透雕璎珞一串,其上饰一变形小鸟,整器构图充满动感,而且突破传统的均衡、对称,令人耳目一新。

图片/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提供(除署名外)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