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之柱石,力保孙权坐稳东南几十年的功臣竟是他!

三国时代,能人英才辈出。曹操手下有郭嘉、荀彧、荀攸、贾诩、司马懿等人,刘备手下也有诸葛亮、庞统、法正、马良等谋士,那么说到东吴好像称为谋臣的虽然也有不少,但名气好像都不够响亮,似乎比起魏国和蜀汉的谋臣要逊色不少,但其实东吴还是有安国之才的,陆逊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他。

其一,年少聪颖,遗策抗孙。

早年间,陆逊的祖父陆康,跟袁术结了梁子,袁术气不过,就找孙策过来对付他。孙策问袁术,陆康怎么得罪你了?袁术说,陆康这丫臭不要脸,我管他借钱,他居然不借给我!《后汉书》记载此事说:"袁术屯兵寿春,部曲饥饿,遣使求委输兵甲。康以其叛逆,闭门不通,内修战备,将以御之。术大怒,遣策攻之。"后来孙策跟陆康打了两年,才勉强赢了。孙策心里纳闷,我打一个地方,最多花一个月,那还是慢的。这个陆康却愣让我打了两年!看来来这个陆康不简单,有两把刷子。于是他就问陆康是怎么做到的!陆康说,我的一个从孙——陆逊告诉了我八个字:"内施六政,外用天冥。"孙策问,何谓"内施六政"?陆康说,我的城池之所以难以攻破,不仅在于我的士兵勇猛,还在于老百姓也帮着我!那你知道为啥老百姓帮我吗?!我做到了六条。陆康娓娓道来:"凡民之所以守战至死而不德其上者。有数以至焉:一曰田宅富厚足居也。二曰则州县乡党足怀乐也。三曰则上之教化厚养于民。四曰罚严而可畏也。五曰赏明而足劝也。六曰士庶合流,无以为隙。"意思是但凡百姓维护一个政权,乐意为其奉献一切,大都因为以下几条:

1.在政府的治下,父母兄弟生有所乐,老有所养,有房子住,有衣服穿,人民殷实富裕,安居乐业。

2.在政府的治下,风气好,人心向善,四海一家,人与人之间或者说朋友邻里之间,都像兄弟姐妹一样。(这就给人一种归属感,政府真能做到这样,那前线那些浴血奋战的将士为你牺牲,也值得了。)

3.这个政府的公职人员以身作则,爱护百姓,无处可寻。

4.这个政府执法严明而令不法奸佞畏惧。

5.这个政府赏赐公道而令正直之士鼓舞。

6.在这个政府的治下,你无论处于什么地位,什么阶层,只要有贡献,都有被提拔的机会。

也就是说,你建立的这个政权,必须是一个给人希望的政权。老百姓才帮你。陆康最后稍有得色道:"正因为我做到了这些,所以老百姓才自愿组成民兵,帮助我抵抗你!"

那么外用天冥又是什么意思?陆康说,所谓"天冥",就是天冥雷虎阵。这是我宝贝孙子陆逊自创的阵法。陆逊为策万全,还对此阵加了三道变化。当我方力有不逮,遭遇重挫,人数由两万人锐减为一万五时,可变为鱼丽阵。当我方再经打击,人数由一万五变为八千时,可变为锥形阵。当人数不足五千时,可化为雁行阵,继续加以抵抗。据明末学者高攀龙记述,后来陆逊的这套阵法被宋朝皇室加以改编和修缮,成了"平戎万全阵"。这个平戎万全阵就更复杂,需要十一万人才能布防。宋朝末年,岳州守将李进凭借这个阵法和忽必烈抗衡了整整五年!最后李进被奸臣所害,忽必烈才得手。《武经总要》盛赞此阵道:"所以挫驰突之锐,明坚重之威,循明摘实,知神谋之有在矣"。(《武经总要》赞美平戎万全阵)陆逊首创此阵时,不过年方十七。孙策大为惊诧,如获至宝,赶紧把他当作宝贝带走了。

其二,仁德爱民,胸怀宽广。

陆逊这个人非常爱护老百姓,说他爱护老百姓,不是说这个人爱作秀,时常上一些亲民的表演,不是这样的。陆逊为了老百姓,不惜牺牲自己的乌纱帽。有一次海昌县遭遇大灾,陆逊身为海昌县的一把手,立刻要求开仓放粮!当地的副县长说不行,这个私自放粮要杀头,要禀告主公。陆逊说主公在建业,一来一回时间过长,老百姓早就饿死了。现在就放粮,有什么事情我一力承担。正因为陆逊周济及时,这场大灾的死亡人数不过区区五六人。事后这个孙权就诘问陆逊,拿寡人国库里的粮食,去救助地居偏僻的下里巴人,谁给你的胆子?陆逊漫不经心的说道,我听说当年汲黯背着汉武帝开仓放粮、救助穷苦,汉武帝不仅没杀他,反而表彰了他!孙权只好置之一笑。

其三,陆逊这个人胸怀宽广。他不仅能容纳普通人,甚至可以包容政敌。

建安二十一年前后,安徽境内的潘临和尤突造反,声势浩大,大概有两三万人。陆逊使用疑兵之计,仅用四千人就大破敌军。仗虽然打赢了,但是这件事也给陆逊提了个醒。就是安徽境内尤其是皖城一带,兵马太少。陆逊于是实行了扩军政策。陆逊扩军不久以后,有个叫淳于式的大臣就弹劾陆逊,说他征兵没有节制,扰乱百姓生活,罪当问斩!孙权把淳于式的奏折按下没批,反而问陆逊,你觉得淳于式这个人怎么样?陆逊说这个人挺好的!孙权很纳闷,说他在骂你,你却夸他!真是有长者风范。陆逊说,我包容他是有道理的,我现在推行的是兵家的政策,意在抵御强敌,而淳于式信奉却是黄老之道,意在让百姓休养生息,二者都有道理,也都有局限。陆逊分析的很到位,他为什么能包容淳于式,不仅因为他秉性纯善。还因为他通识古今,他知道诸子百家所推行的各种政治思潮的长短和优劣。既然自己所推行的兵家政策和淳于式的黄老之道都有长处,都有缺点,都是一时之计,那就应该互相包容。

其四,镇守东吴,夷陵破备。夷陵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公元221年7月,刘备为报东吴杀害其结拜兄弟关羽之仇,亲率蜀汉精兵数万人对吴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战争初期,蜀汉军队势如破竹,兵锋直指东吴腹地。危急时刻,孙权起用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共五万人开赴前线,抵御蜀军。陆逊上任后,通过对双方兵力、士气以及地形诸条件的仔细分析,指出刘备兵势强大,居高守险,锐气正盛,求胜心切,吴军应暂时避开蜀军的锋芒,再伺机破敌,耐心说服了吴军诸将放弃立即决战的要求。果断地实施战略退却,一直后撤到夷道(今湖北宜都)、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一线。然后在那里停止退却,转入防御,遏制蜀军的继续进兵。并集中兵力,准备相机决战。这样,吴军完全退出了高山峻岭地带,把兵力难以展开的数百里长的山地留给了蜀军。之后又利用刘备的战略失误,巧用火攻大败蜀汉军队,并使刘备最终在白帝城郁闷而亡。

本篇我们所讲的陆逊可谓是东吴的擎天玉柱、架海金梁,正因为有了他在,让东吴安享太平三十年。大家切不可被《三国演义》中的文学虚构蒙住了眼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