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自嘉道之后为何由盛转衰?

季我努学社

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

作者:林小静,复旦大学历史系还说是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在谈及清朝历史时,一般认为自嘉庆朝以后,清朝国力逐渐衰微,因而嘉庆、道光两朝成了清朝由盛世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其实,清朝自乾隆晚清,便埋下了衰微的种子,只是到了嘉道两朝完全显现出来,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吏治腐败的出现。乾隆末期,随着社会承平、经济繁荣,官场上奢靡贪污腐败之风极为盛行,最为典型的便是大贪官和珅。虽然嘉庆皇帝即位之初便清算了和珅及其党羽,但自此清朝的吏治却日益腐败,成为清朝衰弱的主要原因。

嘉庆帝

清代进入嘉道时期,官场的病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欺蒙之风日盛,尤其表现为地方官欺蒙皇帝。我们都知道嘉庆时期民间发生了好几次声势浩大的起义,白莲教起义、天理教起义的背后是苛捐杂税的增加、百姓生活的困苦,但地方官在上报时,却往往却此避之不谈,洪亮吉对这种行为深恶痛绝,曾说道:“州县以蒙道府,道府以蒙督抚,督抚以蒙皇上。”在镇压叛乱的过程中,地方官为了邀功,往往谎报军情,杀敌以少报多,以败报胜。尽管嘉庆帝曾多次鼓励地方官员说实话,但却于事无补。其次便是官官相互,彼此结党营私,甚至敢与皇权对抗。许多地方官员往往互相包庇,贪污受贿、隐匿财产,并私自征收名目繁多的税,但在上交朝廷时却经常称财政收入不多。此外,朝廷在查办犯法官员时,官员间互相通报,并隐瞒事实,泄密之风盛行。再次,凡是皇帝下令要处理的案子,地方官却以各种理由推诿,案件堆积成山,短期内难以解决。

道光皇帝喜溢秋庭图

吏治的腐败不仅伴随着军队战斗力的下降和社会阶段矛盾的日益深化,同时也让官僚队伍素质整体下降,许多真正有才能、有品德的人被打压。据不完全统计,嘉道时期因直言进谏而被革职、流放充军和杀害的官员达到450多人,这些人被打压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因为个性鲜明招致不满,于是被罗织罪名入狱;有的因直言遭祸;有的因秉公办事得罪了不少人,因而被陷害。这些有才有德的官越来越少,而圆通浮滑、八面玲珑的官员却不断涌现,这些人成了嘉道年间吏治腐败的毒瘤。对此,嘉庆初年的文官洪亮吉曾不无感慨道:“人才至今日销磨殆尽矣。以模棱为晓事,以软弱为良图,以钻营为取进之阶,以苟且为服官之计。”

清朝疆域

嘉道之前,吏治清明,人们安居乐业,国家繁荣富强。自乾隆中期后显现出来的吏治腐败显现在嘉道时期不仅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日渐严重,官僚统治阶层的贪污腐败滋生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国力衰微。

参考文献:

1.郝家龙、姜恒:《从“康乾盛世”到“嘉道中衰”谈吏治》,《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13卷第11期。

2.张国骥:《清嘉道时期的吏治危机》,《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33卷第2期。

3.张国骥:《清嘉道时期的人才危机》,《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9卷第3期。

华 兴 春 秋

小编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赵培文 杨培超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