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积寺血战的胜利,让大唐终于扼住了厄运的喉咙

唐至德元年,一支约五千人的队伍正疾驰在通往关中的官道上。潇潇秋雨中,他们军容庄整,长刀巨斧,强弓硬弩一应俱全,所过郡县却无犯秋毫,浑然未觉。领军之人便是时任骠骑大将军的李嗣业。看到众军能恪守歃血盟誓,内心的沉重略得轻释。因为他很清楚安史叛军的实力:史思明才兼文武,将兵之能甚至在老上司高仙芝之上,而阿史那从礼、崔乾佑、安守忠等当世骁将统领的八千曳落河军能一口吞掉哥舒翰的二十万潼关守军,其战力之强,即便是未遭怛罗斯之败的老安西军也未必能敌。这还未算安禄山麾下那三四千每日在刀口下讨活的军将和十多万久战之兵!若眼下这支队伍不能有铁一般军纪,血一般赤诚,只能是送上门的猪羊,还谈何平叛!

当肃宗见到李嗣业这支兵马,他知道自己渴盼已久的先锋官到了,鼓励他说:“今日得卿,贤胜数万众,事之济否,实在卿。”并立马封嗣业为安西、北庭支度行营节度使,充前军,随郭子仪、王思礼、仆固怀恩等人率领的十五万官军一道向长安进发。

此时的渭河以北,已尽为唐军收复,长安,这座天下间最伟大的都城仿佛正为他们等待。郭子仪领众将步上高岗,回望西距沣水,东临大川,绵延近二十里不绝的鼎盛军容,又远眺一阵京城,深感责任重大。此役若不能胜,不说大唐的江山恐难收复,天下的苍生还不知要忍受战乱,背负苦难到何时!甚至是速战不成,陷入胶着,长安城也必毁于战火之中!

同样眉头紧锁的还有李嗣业,因为他听到的,安西军的弟兄们也已听说了,正私下议论清渠一战,叛军的长蛇阵如何将官军钳入死地。段秀实,这位在怛罗斯战役溃退后怒责李嗣业怯战不仁,反而被他上奏保举的节度判官,知道接过先锋官印的李嗣业在担心什么。不错,这次安西军的对手野战能力很强,也了解我们的作战模式,但兵骄将狂的对方一定不会据城不出,这就避免了攻坚战的出现,这对此次没有带上一应攻城器具的王师而言是利好,京城也能躲过一场巨大的战争破坏。而安西弟兄们的野战之力也是名扬西域的,可不是封、高二公守潼关时的民夫队。我们立长安西北隅,占俯冲之势,香积寺,就是他们这群豹豺的葬身之所!

李嗣业的担心并不是多余,安守忠、李归仁的骑兵集团狂飚疾进,凶悍绝伦,在官军万箭齐发之下倒下一批又一批,可丝毫没能动摇他们的士气和斗志。显然,前度新胜又让叛军信心倍添,嗜血好杀了。当前方传回的惨呼声渐渐盖过刀刃相交声,越来越多前面方阵的兵士不断地往回溃散,久经战阵的李嗣业意识到最危急的时刻已经来临,对主帅郭子仪道:“今日之事,若不以身啖寇,决战于阵,万死而冀其一生。不然,则我军无孑遗矣。”

出了中军大帐的李嗣业脱衣赤膊,执一长刀立于阵前大呼。不远处,曳落河军的十数名先锋已然逼近。嗣业擎刀奔前,挥砍之下,早有敌军惨呼落马。又有一骑猛冲过来,陌刀所向,人马俱碎!溃众当下无不驻足。嗣业见士气可用,乃对众军言:“国家至始,危矣,请自嗣业始。”将士渐归肃定,尽执长刀而出,如墙而进。叛军多历恶战,知此节眼决不可露怯,纷纷潮涌力抗。嗣业先登奋命,一柄长刀翻飞劈砍,勇不可挡。于时,唐将王难得、温如雅、李崇光、张用济、浑释之、常谦光、拓跋澄泌等分率步骑,连番杀出。可叹佛门净土宗的祖庭香积寺,此时已烟尘滚滚,天昏云乱,尸骸累籍,血腥弥漫。正是不动金刚之怒,不见菩萨心肠。

郭子仪心中明白:叛军先锋死战不退,一定是心存倚仗。唯有他派去的回纥精骑能打垮对手那支伏兵,现在正面的这场血战才能一举拿下。

当叛军的伏兵迂回到唐营东侧,仆固怀恩已在斥候引领下,带着四千回纥精骑奋勇杀出。顿时间叛军大乱,四处遁逃,回纥人仗着马快刀利,迅速形成合击之势。叛军主将安神威稍一分神,仆固跃马冲前,已挥刀斩之。叛军力战不迭,求退心切,渐被翦灭杀散。方适伏兵散众与中军会合,李嗣业复领陌刀兵再度逼近,随着回纥精骑追杀来到,叛军士气尽丧,终告大溃,皆成任人屠戮的猪狗。

残阳似血,冷月如钩。斩首叛军六万级,填沟堑死者更不可尽算,唐军拿下了战略反攻最重要的头一战,也是最具决定意义的一仗。尽管因为广平王李俶的判断失误,唐军错过了扩大战果的良机。但此战对王师战力和士气的提升起了巨大推进作用,为后来的平叛战役注入信心和经验。可以说,安史叛乱强加给唐王朝的厄运,在这一天已让唐军扼住了咽喉。

注:感谢图片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谢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