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名将打败来犯之敌后,却遭遇牢狱之灾,后因此战美名扬

东汉汉桓帝时,皇朝不但“内忧”不断,而“外患”不绝。边疆上的羌族趁东汉朝廷不稳时,开始发挥“不安分”的本性,又兴兵作乱,结果弄得边疆烽烟四起。

正在汉桓帝忧愁时,一直在前线作战的破羌将军段颎却主动为汉桓帝分忧,他充当“急先锋”的角色,以武力痛击来犯之敌。

这个敢“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的段颎出生名门之后,从小博览群书,熟读天下兵书。可谓能文能武。被汉政府官员看中后,迁升为公务员——辽东属国都尉。

当时辽东属国内附的乌桓、鲜卑难民暴动。段颎新官上任三把火,立马领兵前去平暴,当时乌桓和鲜卑采取的是来无踪去无影的战术,跟他们玩躲猫猫的游戏,一是需要本钱,二是需要体力,三是需要耐心。然而,段颎却不一样,他没有跟他们死耗到底,而是采取了“因地制敌”的策略。

具体实施如下:

大力宣传,营造氛围。伪造一封皇帝的诏书,伪称皇帝让他即日班师回营。

周密部署,严格落实。段颎带领士兵一边佯装撤退,一边在路上设下伏兵。

引蛇出洞,关门捉贼。结果,信以为真的鲜卑人认为这是他们“窃取胜利果实”的大好机会。结果,他们率众前来追赶,像一群北欧旅鼠冲向海洋。结果,他们正中段颎的伏兵计,败得一塌糊涂。

乌桓和鲜卑这一次输掉了“裤衩”,但段颎却没有赢得“盆满钵满”,相反,同样“伤痕累累”。原因是他这一次胜则胜矣,但却胜之不武。因为整个过程中他使出了“矫诏”这项危险的技术活儿。

“矫诏”可是要掉脑袋的重罪,因此,有自知之明的段颎在取胜后,别人是向皇帝道喜,他却是“道忧”——请求处罚。

结果皇帝也感到左右为难。“矫诏”严格来说是该砍头的,然而,这一次,段颎的“矫诏”一来是“善意之举”——为国为民御敌之需,情有可原。二来是打了胜仗——为国为民立了功勋。最后,本着死罪可免,活罪难饶的原则,让他坐了几年的牢。因此,段颎遭遇人生第一次“滑铁卢”。

段颎出狱后,他又立即被封为拜议郎。同年,泰山、琅琊山贼东郭窦、公孙举旗造反,司徒尹讼一想,段颎刚从苦窑里出来,肯定对处理黑道上的事有经验,于是推荐段颎平乱。结果临危受命的段颎一战功成,平定了叛乱。结果段颎名利双收,被拜郎中,封列侯,赐钱五十万。

公元160年闰正月,西羌部众联合烧何部落,攻击张掖。凌晨时分,逼近段颎军营,兵力悬殊之下,两军白刃战,段颎亲自下马与敌作战。缠斗至中午,汉军固然是刀折矢尽,羌军更是吃不住劲,全线溃退。段颎率领汉兵追击,且进且战,昼夜相攻,一路上割肉食雪,历四十余日,长途奔袭,追出塞外两千余里。终于在积石山(今阿尼玛卿山)追上羌军,阵斩俘虏部落酋长及其部下五千余人。接受残余部众投降后,班师途中又于允街击溃西羌勒姐部落及零吾部落联合,斩首俘虏三千余人。这就是有名的积石山大捷。

公元168年二月,段颎见西羌已经平定,东羌(金城郡以东)如先零等部,依然武装对抗。而这时度辽将军皇甫规和中郎将张奂采取招抚政策,结果却是敌人见不利就投降,见机又叛乱。面对这种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场景,段颎于是上疏请战,并且信誓旦旦地承诺,用三年的时间,平定羌胡。结果朝廷批准了他的请求。

但这个时候朝廷支持他的军力已不足,因此段颎只带领千余人就开赴战场了。在途中,段颎做了两件事,一是召:召凉州军屯兵。二是放:释放刑囚。双管齐下,效果是看得见的,很快得兵万人。有了兵力,段颎马上使出了兵法上的招数——破釜沉舟:每人轻衣简装,只携带15日粮秣。出其不意地从彭阳奇袭高平,在逢义山跟先零等部进行了大决战。

这个时候的场面可以用六个字来形容:虏兵盛,汉军恐。面对敌人士兵多而且士气旺的场景,汉军就未战先怯了。这是个关键时刻,如果段颎不能指挥好,汉军将会一败涂地。段颎上演了两步走:

一是布阵。段颎令军中张镞利刃,长矛三重,挟以强弩,列轻骑为左右翼。

二是动员。在大决战前,段颎大声说道:“今去家数千里,进则事成,走必尽死,努力共功名!”

说完之后,段颎一马当先冲入敌阵,三军感奋,突而击之,羌虏大溃,斩首八千余级,获牛马羊二十八万头。朝廷这时是窦太后临朝。窦太后听闻后,大为惊喜,做了两件事:一是以中藏府调金钱财物,增助军费,解决了汉军的温饱问题;二是拜颎破羌将军。

段颎能建立奇功,在此时这个宦官集团专政的王朝里,已经算是“出类拔萃”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