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郭子仪齐名的名将,平乱战功第一,却违抗圣旨不敢见皇帝

唐玄宗李隆基开创了开元盛世后,变得骄傲自满,宠信奸佞。安禄山野心勃勃,谋反之心路人皆知,而李隆基不听劝谏,不加防备,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爆发。大唐万里锦绣山河惨遭蹂躏,自此由盛转衰。

当时唐朝有很多名将,比如纵横西域、身经百战的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不幸的是,一个默默无名的小太监边令诚在唐玄宗面前进了几句谗言,高仙芝、封常清二人便同日被斩。而奸臣杨国忠盲目催促哥舒翰出兵,使哥舒翰兵败被俘,导致潼关失守,京城沦陷。还好,有李光弼、郭子仪两位杰出的大帅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将倾,挽救社稷,中兴大唐。

李光弼是契丹人,其父乃是契丹酋长,在武则天时期归顺了唐朝。李光弼智勇双全,又善于骑马射箭,后来领兵讨伐叛贼。李光弼谋定而后战,出奇制胜,常常能以寡敌众,战功卓著,深得皇帝器重。

相州之败

唐肃宗继位之初,安禄山之子安庆绪弑父自立,败退在相州。唐肃宗派李光弼、郭子仪等九个节度使围攻相州,于是安庆绪向史思明求援。唐肃宗认为李光弼、郭子仪二人都是功劳最高的人,不能互相屈服,所以没有设立元帅,而是任命宠信的太监鱼朝恩为观军容使,监督各军。

李光弼建议诸将先去逼退史思明,那么就能擒住安庆绪了。鱼朝恩坚持不同意。不久史思明来支援安庆绪,双方大战。这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双方惊惧,各自溃逃。此次相州之战,唐军兴师动众,没有取得胜利,还损失了名将李嗣业,丢了无数粮草辎重,被认为是一场失败的行动,而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主帅统一指挥。

鱼朝恩向来嫉妒郭子仪的功劳,为了推脱责任,归罪于郭子仪。唐肃宗听信谗言,解除了郭子仪的兵权,任命李光弼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和朔方节度使,接管了郭子仪的军队。

北邙之败

后来李光弼围攻盘踞在怀州(今河南沁阳一带)的叛军,击退了来援的史思明。李光弼略施小计,便不费吹灰之力收降了李日越、高晖二个叛军大将。唐军挖开丹水大堤,水淹怀州,没能攻克。李光弼令部将郝廷玉挖地道入城,打开了城门,取得胜利。

史思明派出间谍,造谣说叛军将士都是北方人,思乡心切,没有斗志。鱼朝恩相信了,多次劝唐肃宗说,叛贼可以消灭,唐军应该主动出击。唐肃宗召见李光弼,李光弼认为叛贼还很强盛,不能轻易攻打他们。仆固怀恩嫉妒李光弼的功劳,想争取军功,便附和鱼朝恩的建议。唐肃宗派使者催促李光弼出兵,李光弼不得已,屯兵于北邙。仆固怀恩不听军令,战败,导致怀州再次沦陷。李光弼请罪,唐肃宗认为责任在于仆固怀恩,所以没有责罚李光弼。

忧惧不奉旨

相州、北邙之败,可以说和鱼朝恩脱不了干系。鱼朝恩为自己的决策失误而羞愧,同时也因此忌恨李光弼,而太监程元振更加忌恨李光弼。二人当权,天天进献谗言,谋划陷害忠良。等到来瑱被程元振陷害致死时,李光弼更加害怕了。

唐代宗时期,吐蕃攻陷京城长安,代宗诏李光弼前来救驾。当时李光弼身在徐州平乱,担心鱼朝恩等人在代宗面前进献谗言,自己性命不保,于是故意拖延,不敢前行。唐代宗逃到陕州后,仍旧倚重李光弼,多次派人慰问李光弼老母,以此解除李光弼的疑虑。

郭子仪击退了吐蕃,收复了京城。唐代宗返回长安,任命李光弼为东都洛阳留守,试探李光弼来还是不来。李光弼以没有收到圣旨为由,返回徐州收取赋税。

李光弼第一次故意拖延不去平乱救驾,第二次找借口违抗圣旨,这让唐代宗心中如何不起疑心?其后唐代宗命令郭子仪把李光弼的老母带到京城,目的或许就是拿李光弼的老母为人质,牵制李光弼。

忧惧忏愧而死

后来李光弼病重将死,上书给唐代宗,请求辞还自己的官爵封地,没有得到同意。部下问及李光弼如何安排后事,李光弼叹道:“我死在军中,不能奉养母亲,是个不孝子,还要说什么后事!”于是将自己剩下的绸缎分给部将。

李光弼善于料人,不善于谋己,担心皇帝听信太监鱼朝恩、程元振的谗言,惶恐不安,不敢奉诏入京面圣,摆脱不了嫌疑,又不能侍奉母亲,最后忧惧忏愧而死,终年57岁。

和郭子仪比较

起初,李光弼与郭子仪齐名,世人称为“李郭”,《新唐书》说李光弼的战功被推认为中兴第一,但是也有不少人认为郭子仪才是战功第一。李光弼与郭子仪二人战功旗鼓相当,大可不必争论出二人高下。

李光弼治军甚言,赏罚分明,将士们都很畏惧他,因此不怎么讨人欢心。郭子仪治军则施以恩德信义,将士们都乐于效死力。当初李光弼代替郭子仪统领朔方将士,营垒、士卒、旗帜都没有变更,而李光弼一声令下,将士们的气色比郭子仪在时更加振奋。

不过,至少有一点郭子仪要比李光弼强,那就是郭子仪更能得到皇帝的信任。太监程元振、鱼朝恩进谗言,不仅诋毁李光弼,还诋毁郭子仪。郭子仪担心唐代宗听信谗言,将唐肃宗褒奖自己的上千篇诏书拿给唐代宗看,表明自己的忠心。唐代宗看后很愧疚,向郭子仪道歉,并承诺以后不会猜疑郭子仪。郭子仪手握重兵在外,每次得到皇帝的诏令,当日就奉诏出发,从来不观望拖延,所以奸佞小人的谗言不能得逞。郭子仪以忠诚坦荡得到皇帝的信任,名节完存,荣禄终身。

史书参考:《新唐书·列传第六十一·李光弼》

流年檐下雨,浮世阶上苔。我是作者【檐雨阶苔】,欢迎关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