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妖言?为什么历朝统治者对此深恶痛绝?

本文作者为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贺清令。

在传统中国古代政治中,“妖言”一直为历朝统治者深恶痛绝,而对于普通的士大夫和百姓而言,“妖言”在一定程度上与“谣言”等同,意味着危险与不实。总体而言,古代的“妖言”实际上就是一些怪诞不经和虚妄的言谈。秦始皇虽然在疆域上统一了全国,但是在文化层面上,社会上还是存在很多私学先生或者文人对其不满,这些人在街头巷尾议论时政,对秦朝的稳定带来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宰相李斯就向皇帝谏言,以后对在社会上议论时政和传播流言的人用酷刑伺候,秦始皇觉得非常适合,便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在全国推广,这也就是后世所讲的“妖言令”。

秦始皇与李斯(网络图)

其实秦朝被标榜为“妖言”的言论,与其说是虚妄之言,毋宁认为是逆耳之言,统治者试图通过严刑峻法来抑制对统治不利的言论,从而达到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秦朝推行的“妖言令”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贾谊

西汉的政治家在建国之初就认识到“妖言”不纯粹是谣言等,反而常被暴君作为借口,用来堵塞忠言逆耳的谏言,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汉初政论家贾谊的《治安策》,其中有一段对妖言作了非常精辟的解读,他认为设置妖言令、诽谤罪,不仅塞言路,更容易颠倒黑白是非,故而谏言应该废除妖言令。

吕雉(网络图)

当然,在此之前,吕后和汉文帝都已经充分认识到妖言令的残酷和过于严苛,所以在这时期将这一政令废除,但是这一政策并非得到延续,在其他时期仍然得到沿用。总体而言,妖言令有其弊端,但是有些妖言同样可以起到警醒皇帝的作用,我们在评价时应该秉持客观的态度。

参考文献:

1. 吕宗力:《汉代“妖言”探讨》,《中国史研究》,2006年第4期。

2. 于朝晖、辛炯:《汉代妖言罪对当时官吏政治生活的影响》,《兰台世界》,2014年第19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