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啸龙吟》蜀军夜袭魏军,士兵嘴里叼着小木棍,有什么用

这种做法有个很文艺的名字:“衔枚”。是古代行军时为了防止士兵交谈或不由自主发出声音,引起敌人警觉,而采取的一种强制性约束措施。“枚”就是形如筷子的小木条或小木棍儿,“衔”是用嘴含。士兵叼着小木棍儿——两端有时还用绳带系在脖子上,即便发生意外也不会失声。

“衔枚”一般在夜晚偷袭时使用,效果奇佳,许多决定性的战役都有“衔枚”的记载。战国时田单在即墨摆火牛阵打败燕国,除了牛和火,也是5000人趁夜“衔枚击之”的成果。秦将章邯非常钟爱“衔枚”术,曾命将士“夜衔枚击”,在临济大败齐、楚联军。后来又在定陶“夜衔枚击项梁”,项梁也因而战败被杀。

西汉宣帝时,营平侯赵充国平羌乱,渡黄河时怕遭袭击,“夜遣三校衔枚先渡”,先期打探敌情。灵帝时汉羌汉阳大战,护羌校尉段熲派田晏、夏育率7000士兵“衔枚夜上西山”,成功偷袭并平定了东羌。南北朝时,南梁大将陈庆之北伐,用“衔枚夜出”之法,一连攻陷北魏四座城池。隋朝权臣杨素也擅使“衔枚”术,平南陈时,让将士顺长江“衔枚而下”,在狼尾滩大败戚昕的水师。

除单纯的“衔枚”外,有时还会增加辅助措施。比如杨素征讨叛王杨谅,渡黄河时“衔枚而济”,同时让士兵在船上铺草,这样踩上去没声音。再比如十六国时期,后赵石勒攻打前赵刘曜,偷袭洛阳时,让将士“卷甲衔枚”,还收起铠甲以免发生金属碰撞。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在参合陂夜袭后燕,让士兵“衔枚束马口潜进”,对马也采取了措施,打赢了关键一仗。

三国时也有这样的例子,曹操偷袭袁绍的运粮队时,就下令“衔枚缚马口”。电视剧《虎啸龙吟》里蜀军夜袭魏军粮草的情节应该是虚构的,因为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并不顺利,一直没攻破陈仓,更没打败曹真。不过士兵“衔枚”这个细节倒是很加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