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功劳那么大,刘邦却为何要杀他?只因他犯了这6大错误

韩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在西汉的开国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对于其才能的评价,汉高祖刘邦曾说过:“……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韩信、张良、萧何是汉朝开国最重要的三个关键功臣,因此被刘邦评为“汉初三杰”。对于韩信在汉朝开国所立的功劳,后来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这样写到:

与高祖起汉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禽魏,取代,仆赵,胁燕,东击齐而有之,南灭楚垓下,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

韩信立下的功劳简单来说有平定三秦,攻灭魏国、代、赵国,促使燕国降服,打败齐国再在垓下消灭项羽。汉朝能够最后夺得天下,韩信功劳莫大。可以说,汉朝的大半壁天下都是韩信打下来的,韩信对大汉朝是劳苦功高。但就是功劳如此大的韩信,后来却被杀了。

其实历史上像韩信一样军功很大,但后来却被杀的例子有很多,那皇帝为什么要杀他们呢?用韩信谋士蒯彻的一句话说就是:韩信长于武略,短于人情世故。“短于人情世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不懂怎么处世,不懂得官场政治,摸不清人性。因为有“短于人情世故”的短板,韩信在和刘邦的相处中至少在这6件事情上犯了错误,使得自己最后落得个被杀的下场。

一、要求刘邦封张耳为王

公元前204年(汉高祖三年),张耳与韩信统兵数万东出井陉击赵,最后的结果是打败赵军。灭了赵军后,公元前203年(汉高祖四年)韩信报请刘邦以张耳为赵王。早前刘邦听从了谋士郦食其的话,准备大封六国之后的时候,被张良劝阻了,因为分封最后的结果就是像春秋战国一样纷争不断。韩信的请封行为,无疑破坏了刘邦推行郡县制的规划。韩信此举无疑撞到了刀子上。

二、擅自攻齐

韩信平定完燕国、赵国后,接下来面对的就是齐国了。此时,刘邦的谋士郦食其说服刘邦以其为说客,去说降齐国来归,刘邦同意了郦食其。郦食其到了齐国后,凭借自己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齐王田广。田广因为和郦食其在一派友好祥和的谈判气氛中,城池关隘也属于防守。韩信认为郦食其三寸不烂之舌竟然获得了七十城池,心中不服气,于是乘着齐国的疏于防备,挥军攻打齐国。

三、害死老功臣郦食其

韩信攻打齐国,齐王田广疏于防备,回神过来韩信的大军已经杀了过来了。郦食其和韩信都是刘邦的人,田广认为郦食其说降只不过是在麻痹自己,结果把郦食其烹了。郦食其是刘邦手下重要的谋士之一,后来刘邦给各位功臣封侯时,由于郦食其已死,郦食其的弟弟依靠郦食其的功劳分在了第六位。在刘邦阵营具有很高位置的郦食其就这样死了,韩信此举无疑又是在为自己磨刀。

四、请封为齐王

韩信攻打灭掉齐国后,紧接着又做了个昏招,竟然自请封为假齐王。刘邦当时是汉王,韩信竟然要做齐王,韩信此举果然引起刘邦大怒。刘邦此时正跟项羽对峙,后来在张良的使计下,心不甘情不愿的封了韩信为齐王,由此心里种下了对韩信大不满的种子。

五、拒绝刘邦的征召

汉五年(前202年),刘邦趁项羽不备,发动对楚军的追击,事先韩信和彭越约定好同时南下合围。结果到了时间了,韩信、彭越竟然不来,刘邦在固陵吃了败仗。刘邦没有办法,增加了对韩信和彭越的封赏,最后两人才动身和刘邦去汇合。在领导的危急时刻敢于要挟领导,事后没有好果子吃也是在所难免了。

六、刘邦出征陈豨时欲谋杀吕后和太子

汉十年(前197年),起兵自立为代王的陈豨反叛,刘邦亲自出征陈豨。韩信想到了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罪犯和奴隶,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结果事情泄露,最后韩信被吕后和萧何用计骗进宫,韩信被杀。

犯下了六大错的韩信死了,世人对他的死都难免感怀。一个人的位置越高越是要谨慎,韩信的位置很高,但又没有足够的谨慎,所以最后结局不是那么好。这时我又想到了汉初三杰的另外一个人物:张良,如果韩信当初也学张良一样,功成名就之后归隐于山林,结果或许是不是又会不一样呢?答案就不得而知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