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午时三刻才能斩首么?为什么其他时间不行?

旧小说和很多电影中,都有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字面意思,就是在午时三刻钟时开刀问斩。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大奸大恶之徒被包青天或其他官员一拍惊堂木,随后宣布,午时三刻,推出午门斩首!

看到这里,很多人就有疑问了,为啥古代斩首都要选在午时三刻?难道说是法律明文规定只能在“午时三刻”行刑?其他时间为什么不行?其实也并不是一定要午时三刻问斩的,午时三刻时行刑,主要是明清官府的惯例,也是大多民间百姓、说书人、写书人的约定俗成的普遍看法。

那么午时三刻到底有什么奥秘呢,首先,我们得从古代的计时方式处罚,看看到底什么时候才是午时三刻。在过去,我们以天干地支来纪月、纪年、纪时,而纪时则以地支来衡量,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 亥共十二个,对应一天被划的12个时辰,换算成我们现在通用的及时方式,一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而每一个时辰又划分为八又三分之一刻,12时辰就是一百刻。

按地支与现代及时方式推断,“午时”就是一天之中11点到13点之间,而算上三刻,则是正午12点左右,如果非要再算的精确一些,具体时间就是中午11时43分12秒。按照我国古代阴阳家的说法,这个时候太阳挂在天空中央,照下来地面上的阴影最短的时候。当时人们信奉鬼神之说,认为死人是“阴事”,如果处理不当,死者的鬼魂就会留在阳间祸害活人。

而正午时刻又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通过最盛的阳气压制和祛散阴气,也就不会酿成厉鬼祸害人间了。因此,为了不让死刑犯的鬼魂化作厉鬼妖怪出来祸害活人,自然要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

而斩刑也是分轻重的。如果主审官在堂上宣布犯人在午时三刻斩首,那说明这个人实在是十恶不赦,罪大恶极,连做鬼的权利都没有。除此之外,午时三刻斩首还有另一层用意,就是这个时候的时候,人往往比较困乏,这个时候砍头,犯人在行刑过程中痛苦会减少很多。

其实真正记录在律法当中的问斩时间,大家也听说过,就是“秋后问斩”,那是因为载《左传》中有记载:“赏以冬夏,刑以秋冬”。因此,行刑时间选在午时三刻,其实只是因为阳气最盛罢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