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最后一个镖王——给慈禧表演、教过梅兰芳、训练过29军大刀队

晚清时,他在北京会友镖局里走过镖,在慈禧太后面前表演过八仙庆寿剑;民国时,他教过京剧武生大师杨小楼演《安天会》中的猴拳动作,教过京剧旦角大师梅兰芳《霸王别姬》中的舞剑手法;离开镖行后,他开过鼎盛一时的“武术茶社”,也主持过名声赫赫的“北京精武体育研究会”; 抗战期间,他训练的29军大刀队在喜峰口抗战中声震全国;还曾在擂台上击败过日本拳师;1949年后,他还多次为毛主席和中央首长作过精彩的武术表演……他经过了清末、北洋、民国、日伪等各个时期,阅尽沧桑,有着不平凡的经历。他就是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镖王的李尧臣。

那么,李尧臣是如何成为镖师的?走镖过程中,他曾遇到过怎样的凶险?已经功成名就的他,为何还要拜师学艺?他创制的无极刀,在喜峰口抗战中,砍出了怎样的声威?向他发出挑战的日本人又是怎样败在他手下的?本期档案揭秘,李涵为您讲述:最后的镖王——李尧臣

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江湖,在人们的想象中,它或者如金庸武侠小说里描写的那样暗藏种种绝世武功和离奇际遇;或者如李安在电影《卧虎藏龙》中展现的一样充满凶险、刺激又隐含禅意和玄机……无论是何种想象,功夫、兵器、镖局、侠客都是江湖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其实,真实的武林距离我们并不遥远,江湖中产生了最多故事的镖局行业,其消亡也不过数十年。

作为旧社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行当,镖局承载了太多的江湖故事和恩怨情仇。对于镖局,人们大多是从武侠小说中了解的,真实的镖局跟小说中描写的非常相似。古代,交通不发达,加上一些朝代社会比较动荡,因此客商外出,往往要找会武术的人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起先,会武术的人往往待在客店里,等候客人雇用。镖师跟雇主谈好价钱后,就推着一辆小车子上路,一天要走个百八十里,这是保镖行当的起源。

后来随着市场需求越来越大,那些镖师就自立名号,备足车马,召集人手,听候客商雇用,形成了后来的镖局。在清代,镖局业十分发达。行人旅客,官员上任、卸任,地方官运送饷银和各种款项,商人运送货物等等,都要委托镖局派镖客沿途保护;商人、百姓往各地汇款也多由镖局代送;一些大宅门、大商号也都要找镖局看家护院。

当时,北京有十大镖局,分别是:会友镖局、兴隆镖局、成兴镖局、玉永镖局、广盛镖局、昌隆镖局、同兴公镖局、源顺镖局、三合镖局和万通镖局。今天我们讲述的中国最后一个镖王李尧臣,当初就是在会友镖局里做镖师。

李尧臣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武术家。1966年,一个15岁的小姑娘爱新觉罗.启琴,在北京中山公园的来今雨轩正式拜师,成为李尧臣的关门弟子,拜帖由原29军秘书长郭峰惠亲自执笔。正式拜师前,启琴已经跟随老师断断续续地学了5年。虽然是师徒关系,但因为老师年长她整整75岁,所以启琴叫李尧臣为“师爷”。1973年11月29日,李尧臣以接近百岁的高龄无疾而终。在生命最后的岁月里,恩师向启琴讲述了自己经历的江湖往事,向世人呈现出了一个真实的江湖。

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1876年(清光绪二年),李尧臣出生于河北冀州绢子镇一个武林世家,父亲是镇守威海卫的副将,家中有一把传世名剑湛卢剑,为春秋战国时期欧冶子锻造,自古以来无与争锋。

李尧臣出生时正值清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社会动荡不安。当时他家乡习武风气很盛,一则是为了保卫家乡,二则是为了防身,一般人见面,总是操着浓重的乡音问:“你熬过两灯油么?”因为那时各村都有拳场,农闲时在场子里练,农忙时就在油灯下练。熬过两灯油就说明你下过功夫。李尧臣也熬过两灯油,学的是太祖拳,在家乡算是功夫不错的了。

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十四岁的李尧臣离开老家只身来到北京谋生,先是在荷包行学徒,因为他有一身拳脚功夫,四年后经人介绍,进了会友镖局。当时在京城10大镖局中,会友镖局居于首位。而李尧臣进镖局的时候,又正是会友最鼎盛的时期,在南京、上海、西安、天津各地都有分号。

在此后28年的镖师生涯中,李尧臣经历了擒土匪、为皇室护驾等大事,成为名动京城的“镖王李”。他还曾为慈禧太后表演八仙庆寿剑,慈禧太后赐他“长虹”宝剑一柄。京剧武生泰斗杨小楼表演的齐天大圣猴拳,梅兰芳的虞姬剑法,都是李尧臣亲自教授的。

镖局的人全凭功夫吃饭,所以镖局的规矩和一般商号不同,镖师都是师徒关系。当时,会友镖局共有师徒一千多人。李尧臣虽然在家乡学过些功夫,但作为一名专职镖师来说,自然不到家,所以进镖局后第一件事就是拜师。1894年甲午战争前,李尧臣正式拜拳法名家“三皇圣手”宋彩臣为师。李尧臣的师父宋彩臣,师叔鲁玉璞,以及王芝亭、王福泉、胡学斌等,都是会友镖局中武艺超群、震响当时的著名镖师。李尧臣的长辈与会友镖局素有来往,会友镖局练的拳术叫三皇炮锤。三皇炮锤的第四代传人宋迈伦,江湖人称“神拳宋老迈”的就是冀县人。这为李尧臣能入会友镖局创造了条件。李尧臣的师父宋彩臣是宋老迈的得意弟子。

拜师以后,李尧臣开始跟着师父学武艺。先练三皇炮锤拳术,后练六合刀,随后又练大枪,十八般武艺,差不多都练到了。之后又练水上的功夫,水里得使短家伙,如分水揽、雁月刺、峨嵋刺、梅花状元笔之类。水陆功夫都学会了,又学使暗器。有些镖行的人能使飞镖,因此有人以为镖局的得名就是因为使用飞镖的缘故,这实在是一种误会。

此外,镖师还要练马上功夫。古来作战,有车战、水战、步战、马战,保镖也得学会这四样同敌人打仗的技术。

镖局保送财货、银两的车叫镖车,车上插着镖局的镖旗,押镖车的叫走镖。按镖行的规矩,走镖沿途要喊镖号,也叫喊趟子。保镖遇上劫镖的,要特别和气,用江湖黑话好言好语的应付。黑话内容不外两点:第一,彼此都是江湖上的朋友,应当讲江湖义气;第二,镖行必须承认这碗饭是江湖朋友赏的。对方问:“穿的谁家的衣?”就答:“穿的朋友的衣。”问“吃的谁家的饭?”就答“吃的朋友的饭。”两下里拉过一阵黑话,一般都可以平安无事,放你过去。

但也有时候两下没说好,双方就得交手。交手时,徒弟要格外拼命向前,劫道的固然是亡命,保镖的也是亡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豁不出去,丢了镖要赔偿不说,以后的饭碗也就砸了。所以保镖是要冒生命危险的。保镖死在劫匪手里的事也是经常发生的。

光绪二十七年,会友镖局由保定往天津运送十万两现银,在下西河遇到有人劫镖,双方交手,结果八名镖师死了四个。还有一回,李尧臣与师叔焦朋林等十一人,保着花市的麻镖路,途经八达岭,遇到有人用灌沙子的枪劫镖,镖虽没出事,但李尧臣的师兄张华山、武宪章二人被打死。

走镖生活十分难苦、紧张。每天天不亮就要起早赶路;一路上跋山涉水,风吹日晒,而且精神要高度集中,随时准备和劫镖者打交道,不敢有一丝一毫懈怠;傍晚住进客店,喝水吃饭,但不能洗脸,因为总是风餐露宿,一洗脸,让风一吹就要裂口子,夜间还必须派人守夜,以防有什么闪失。

走镖,是镖局一项最重要的生意,还有一项重要的业务就是看家护院。当时的大宅门、大商号都有看家护院的。后来外国人到中国办了很多洋行、银行,他们也请镖局的人去保护。如华俄道胜银行就是由会友镖局给保护的。

镖局的镖师能拿多少报酬呢?普通镖师,每个月也就挣四五两银子,镖头儿也多不了多少,7两2钱银子,那就是最多的了。到了年终,柜上赚了钱,大家可以分点红。护送高官或富商,送到以后,赏个10两20两的,那是外快,不在正式收入之内。一个保镖每个月虽然只挣几两银子,不过吃的是镖局的,而且都是好吃好喝伺候,生活还是挺舒服的。镖局制度也不像普通做生意的那么紧,彼此都是师徒关系,论起来,是一家人,没有什么高低大小。

武林高手一般都觉得干这行挺自由,挺舒服。最要紧的是,镖局里有一种氛围,那就是各个门派的高手齐聚在这里,大家可以互相切磋交流,其乐融融。不过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当镖师的,镖局有严格的人事审查制度,加入镖局时,镖局的掌门和师父必须对镖师知根知底。当镖师的必须身家清白,一旦做过贼,镖局永不录用。

经过勤学苦练和名师指点,随着功夫和江湖阅历的增多,李尧臣逐渐成了名震京城的镖王李。

后来,火车、轮船一通,来往客商再也不用起早贪黑的赶路,保镖的生意也就越来越少了,镖局也逐渐减少,最后只剩下会友一家。当时前门外珠宝市、大栅栏都成立了商团,归会友镖局保护。街道两头都有铁栅栏,有事的时候,就把铁栅栏关上,由镖局把守。1912年北京兵变,曹锟的兵在北京抢开了,但珠宝市、大栅栏两条最阔的大街,却没受损失。1917年,张勋复辟,段祺瑞马厂起义,在北京城里发生巷战,秩序相当混乱,珠宝市、大栅栏都因为有会友镖局保护,安然度过。

1921年,会友镖局也关了,会友历经300年,师徒相传了好几辈。李尧臣在会友镖局前后共呆了二十八年,成为会友,乃至中国的最后一代“镖王”。

离开会友镖局后,李尧臣的生活一时没了着落。应该做些什么呢?恰在此时,警察署高署长请他到京城最鱼龙混杂的地界——天桥,希望这位著名镖王能震慑天桥保一方平安。李尧臣想:一人练武可以强身,全家练武可以强族,全民练武可以强国。以前,镖局取名“会友”,就是“以武会友”的意思,从这里受到启发,他便在天桥水心亭开了个茶社,倡导武术,起名“武术茶社”,茶社方圆二十丈能容一千多人,备有各种兵器,来的人可以随便练武、比武。看的和练的都不花钱,只是喝茶才付两个铜子。武术茶社一开就是10年。

茶社买卖很兴隆。偶尔也有来砸场子的,可是都被李尧臣应付过去了。但有一年八月节来了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一个劲地叫阵。李尧臣只好和他比试,没想到往来几个回合,却一点也占不到便宜,最后只好拿出三皇炮锤中看家的绝招“夫子三拱手”,才把少年制服。

少年刚下场,一个六十多岁的银须老人跳进场子,施礼笑道:“刚才是我孙子,初学乍练,让你见笑了。现在我这小老儿愿意领教领教。”老人说着,立了个门户。李尧臣双手一抱拳,说了声:“请!“二人便交起手来。李尧臣用尽了在镖局中学到的绝招,如“夫子三拱手”、“炮锤四肘”、“三十二擒拿”等等,但打在对方身上就如同打在棉花上,无处着力。于是他跳出圈外,双手作揖说:“老先生,我的功夫没练到家,服输了。”接着他把老人请进室内,磕头拜师。

老先生见李尧臣直率、真诚,尤其是已闯荡江湖多年,有功夫,有名气,却仍这般谦虚,不存在任何门户之见,不禁由衷感动。于是便在李尧臣家里住下来,传他武艺。 原来这老先生练的是绵掌,这绵掌连绵粘随,变化莫测,专能以柔克刚。李尧臣学得此术,并将它揉进了三皇炮锤中,使原本刚劲的炮锤拳刚中带柔,柔中带刚,功夫又高深了几层,形成了新的风格。从而为炮锤拳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931年,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9军军长的宋哲元发下了“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誓言。在与佟麟阁、赵登禹、郭风惠等人商量后,决定由佟麟阁出面,延请李尧臣为29军武术总教官,训练29军大刀队。

李尧臣根据战刀的特点,结合无极子路刀练法,创编出一种套路,起名无极刀。这趟刀实战性很强,挥舞起来,既可当刀劈,又可当剑刺,大大增强了士兵白刃战的本领。在长城要隘喜峰口战役中,二十九军将士充分发挥了大刀的作用,追杀日军六十余里,砍杀敌人近百名,缴获大炮十八门。据说后来日本人还专门发明了用马口铁制作的“铁围脖”来抵挡大刀。直到“七七事变”以后,李尧臣在北京护国寺隐姓埋名教场子,还保存有二十九军的一盏马灯,经常向徒弟和观众慷慨陈词,大讲二十九军用大刀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

日寇侵占北京以后,由于暗探告密,日伪警备司令部把李尧臣抓了起来。一个叫武田熙的日本军官,会八卦和柔道,提出要和李尧臣比武。李尧臣如果胜了,可以放他走;李尧臣要是输了,必须磕头拜武田熙为师。比武地点定在东便门蟠桃宫,时间选在农历三月三,正逢庙会。

比武那天,日本兵在擂台周围荷枪实弹,台下人如潮涌。武田熙生得高大凶悍,善柔道,还会中国的八卦。第一回合,李尧臣只一个顺手牵羊,就将武田熙摔了个狗吃屎。第二回合,李尧臣运用绵掌控制对手,武田熙抓不住、打不着、推不动、站不稳,待武田熙招数用尽,李尧臣一发力将武田熙扔出一丈多远。恼羞成怒的武田熙,抽出日本宪兵手中的两柄战刀,要与李尧臣比试刀法。武田熙举刀就朝李尧臣头上、身上雨点般劈来。李尧臣举刀拨挡,闪展腾挪,来往不到一分钟,他抓住间隙,猛飞一脚,正踢在武田手腕关节上。刀踢飞了,武田熙握着手腕,疼得吡牙咧嘴,蜷缩在地上。台下欢呼声四起,李尧臣趁机消失在人群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人曾多次请李尧臣到中南海表演武术。北京及全国的武术比赛还多次请他作裁判长。

抗战时期与李尧臣有着过命交情的29军秘书长郭风惠曾撰写了《大侠李尧臣传奇》,佟麟阁将军的女婿李子平也写下十幕话剧《李尧臣传奇》,由于历史的原因都没有流传下来。李尧臣这个名字也因此不为当今的人们所熟知。但他的传奇不应该成为传说,更不应当被岁月湮没。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镖王,确确实实曾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而不仅仅是存在于人们对江湖无尽的想象中…

《环球人物》启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