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冷战发生的那些事儿

冷战,指的是1947年至1991年之间,美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华沙条约组织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斗争。

当时美苏争霸,两国及其盟国展开了数十年的斗争。在这期间,虽然分歧和冲突严重,但双方都力避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爆发,对抗则通过局部代理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太空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不动武力”,因此称之为“冷战”。

回顾长达45年的美苏冷战,尽管没有发生世界大战,但却导致了代理人的冲突,造成数百万人死亡。当今世界贸易局势日益趋紧,世界警惕“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那么,历史上美苏冷战到底是怎样发生的?

冷战的发生说到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延续。在整个二战期间盟国也都是各怀心腹事,各打各的算盘。到了战争的最后阶段,美英两国与苏联的盟国关系就已难以维持了。突出的表现在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投降后,公开地对柏林的争夺上。虽然有波兹坦公告,但各方对德国问题并未有一致的方案,德国东部的柏林成为苏联占领区,而德国西部成为英国、美国和其他盟军占领区,实质的德国已被分成两部分。

两个电报是基础。1946年,美国国务院要求美国驻苏联大使馆官员乔治凯南,拿出一个对苏联今后的目标及其在东欧意图的报告,凯南回复了一个8000字的“长电报”。并直言不讳地警告,苏联已全副武装,且惧怕外部世界。苏联从根本上是美国的敌人,以谋求合作或共存为目标的对苏政策是不可能成功的。

对于凯南的长电报,苏联以时任苏联驻美国大使诺维科夫电报作为回应。在电报中警告称,美国从二战中崛起,经济实力雄厚且一心想要统治世界。因此苏联需要确保其在东欧的缓冲区。

其实,这两封电报美苏都明确了未来的定位,也为欧洲的冷战奠定基础。之后苏联企图控制东欧,并尽可能地散播共产主义种子。美国则致力于遏制政策,防止共产主义之火蔓延到西欧。

“铁幕”演说是序幕。美苏互不退让,都想在整个欧洲施加影响,这样丘吉尔在1946年3月5日,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强烈批评苏联。他是这样讲的:

“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这张铁幕后面坐落着所有中欧、东欧古老国家的首都——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这些著名的都市和周围的人口全都位于苏联势力范围之内,全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不仅落入苏联影响之下,而且已受到莫斯科日益加强的控制。”

虽然当时已不是英国首相的丘吉尔,但他的“铁幕”演说还是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俄罗斯历史学家把丘吉尔的铁幕演说视为冷战的序幕。

杜鲁门主义是铺垫。从1946年希腊政府领导的国民军和希腊共产党领导的民主军之间爆发了持续三年的战争,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国情咨文,提出要支持支援希腊政府的政策,后来他要求美国国会拨款4亿美元援助希腊和土耳其政府,防止希腊和土耳其政权落入苏联共产主义手中。这就是杜鲁门主义的雏形,逐步形成杜鲁门任期的美国对外政策,随后成为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核心,也为日后的马歇尔计划形成做了铺垫。

马歇尔计划是开始。1948年4月3日,杜鲁门签署欧洲复兴计划,就是马歇尔计划,对二战后的欧洲各国实施经济援助、协助重建。这种援助包括食品、机械、专业技术,包括向有可能被苏联纳入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提供资金援助。许多专家认为,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标志着冷战的真正开始。

苏联针对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做出了针锋相对的回应:苏联宣称马歇尔援助计划是“美元帝国主义”,并声称美国凭借其经济力量到处乱扔美元,以获取在欧洲的影响力。并采取一切措施,禁止东欧集团国家申请马歇尔援助,以避免东欧国家参与马歇尔计划。

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和五年后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标志两大阵营、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在后来的40年里,苏联和西方对峙对抗不断升级,虽然没有直接发生战争,但是朝鲜、越南、多个中美洲国家的代理人战争造成数百万人死伤。

到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柏林墙倒塌,边境开放,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铁幕以让人难以想象的速度落幕,长达45年的冷战终告结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