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重骑兵辉煌之证——狂飙中的唐代重甲骑兵!

七世纪初,强大的东罗马帝国与波斯萨珊帝国在长期的大规模战争中两败俱伤,并在皈依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的大侵攻前节节败退,仅仅几十年,强大的萨珊帝国便成为过往云烟,而东罗马人虽保住了自身,但也在阿拉伯人的铁蹄面前丧师失地,似乎,伟大的希拉克略皇帝也无能为力了!只能放任撒拉逊蛮族烧伤抢掠!

这时,在与他们几乎同期陷入混乱的远东地区,一股新的势力崛起,在一系列战争中,他们挫败了挫败中央隋帝国在内的各路势力,重新整合了中国境内的势力,他们的政权被称为“唐”,中国,迎来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

首先,让我们简要了解一下唐军的装备

唐重骑兵沿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成型的金属扎甲,大多数唐军的扎甲由披膊,甲袍和连接兜鍪的盆领组成,中后期,还会在士兵的胸部加装被称作(护心镜)的装甲,

因为,调查发现死于胸部受创的士兵数量最大,甲片的装配体现着(重点防御)思想,这种先进思想,在那个时代是罕见的

的而且,附加在甲胄上的铜甲或是铁甲甲片,不仅仅会装在胸前,后背也常常会加装

唐军的扎甲与历代不同,更体现在一体化程度上,首先,唐军采用比历代更大型的甲片编撰铠甲,这可能也是得益于冶铁技术的进步,大甲片宽阔交叠,这种盔甲在实战中的表现是令人满意的,而大甲片也能为铠甲带来更好的抗打击能力与更低的维护成本!

唐代重骑兵多数装备长及脚踝的长摆扎甲,配以耐用坚固的乌皮靴,骑手(只是普遍情况)的防护能力显著提高

唐军前期采用的盆领(护喉甲)是与前代一脉相承的扎甲高盆领,这种盆领虽然坚固,但阻碍骑兵的活动,舒适度也不理想,实战中往往会拉低士兵的状态,所以唐军开始用被称为(顿项)的大型软甲盆领取代,这是一种在防护与舒适度之间做出的合理选择,实战也证明了这点!

如图所见,唐军的甲胄极其厚重,做工精致,并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不断改进,右图为中期时期发展出的更重型的(明光甲)

复原的明光甲令人们大饱眼福!

在谈及唐军战马之前,我们先来谈一谈一个在圈子内流传许久的谣言,即(唐代重骑兵开始衰落,具装骑兵更是逐渐被轻量化的骑兵彻底代替)

这种观点,是一种不尊重事实的空想

事实上,无论是唐代史书典籍,壁画,唐俑都出现了具装骑兵的身影,而这些典籍,工艺品的数量也是庞大的,如果具装骑兵都被取代了,那么这些工艺品又在记录什么呢?

不过,虽然具装骑兵没有消失,我们也不能认为具装骑兵的规模就多么庞大,非黑即白的观点不适合历史研究!

中国古代重骑兵,深受中亚地区影响,长期向其借鉴学习,引入了中亚地区的良马,并开始培育改良本土马种,中国本土的马种得到了有效的改良,起码在唐代是这样的

高祖时期,唐军通过袭击突厥军队获取优良马匹,并大力培育,太宗即位后,马政彻底步入正轨,太宗不遗余力地任用贤能,甚至动用降将张万岁,而张万岁也鞠躬尽瘁,不负皇恩

由于唐军部署在中亚应对外敌侵略与进行扩张,要求骑兵具有强大的机动能力和耐力,因此具装骑兵的比重不大

尽管马匹不披甲带来了巨大的优势,但是防护力却大大地下降了,唐军骑兵常常下马结阵作战——他们的马匹很多时候会轻易被擅长骑射的中亚游牧民族和吐蕃人杀死,几百年见唐军马匹的阵亡数量,也是十分惊人的!

高宗时期,监牧马匹达70余万匹,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马政高峰

相比安史之乱后帝国马政的衰微,不免令人感叹,

政兴则国强,政弛则国乱。

再谈武器,唐骑兵依旧使用弓箭等远程武器,双重重骑兵也是唐军的重要培养项目,不过这种武器在面临大阵仗的时候与重骑兵无缘,

手持长骑矛(槊)和长剑的唐军骑兵,通过密集的大纵深冲锋战术接入敌阵,猛烈冲击一排排敌人..........

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抽调出出包括(玄甲骑兵)在内的2000名精锐骑步混合军奔赴虎牢关,迎击窦建德率领的总数达10万的夏军主力

李世民通过(挑战胜利)打击了夏军的士气,随后,他通过迂回战略把夏军的补给线拉的过长,导致夏军身体疲惫,士气低落,一路上也派出少量部队伏击和侦查夏军动向,窦建德被唐军的策略刷的暴跳如雷,迫切希望通过决战全歼唐军,同时也高度轻视唐军

而李世民,以过人的远见,不断放大窦建德的弱点,最终取得了辉煌胜利

李世民在左翼出动了部分骑兵采取试探性攻击,随后立即撤退,在了解对方右翼空虚后,他集中了更多的骑兵,度过周边的河流准备迂回攻击夏军,夏军人困马乏,已经有不少部队陷入崩溃,在遭遇唐军的袭击后,几乎一触即溃

但是,夏军的重骑兵,还是冲出来英勇地抵抗,企图扳回战局

夏军的骑兵掩护了步兵的撤退,并把步兵掩护到了悬崖附近的山坡处——这是个不错的防御地形!

而夏军大量的骑兵在少了步兵的妨碍后,也开始主导战局,反攻唐军军阵,李世民便出动剩下的全部骑兵,集中攻击后方整队的夏军步兵,而这些骑兵,是唐军最精锐的(玄甲骑兵),率领他们的人正是——程知节(也就是程咬金)和秦琼等猛将!

骑兵高高地举起旗帜,放平战矛,像洪水一样淹没了不知所措,一般散沙的夏军军阵,随后,唐军摧枯拉朽地突破了夏军的阵型,风卷残云般蚕食着夏军溃逃的队列!

虽然这场战争双方兵力的比重有所争议,但是唐军的极高的战术素养和良好的协同能力确实毋庸置疑的!

一千多年前,正是这些军营中吃苦耐劳,战场上死战不退的战士,使中华民族没有亡于异国异族的侵攻,正是这些战士,中华民族走上世界巅峰,成为他国的征服者与支配者,成为整个东亚世界绵延数千年的霸主,正是他们义无反顾地冲锋,牺牲,祖国的科技,文化,经济事业才能蓬勃发展,他们不屈的精神代代相承,活着的人承载着死去同胞的理想,努力奋斗的同时也要把自己的理想,深深地印在他人的脑海中

哪怕是中华民族跌入谷底,沦为东亚病夫时,不屈的中国人依旧在想办法抵抗内外的反动势力,同时也在寻找自强的可能性

学习中国史,不是对其他民族的傲慢与偏见,而是对自己民族的自豪与反思!

今天

让我们铭记我们民族的伟大,反思我们民族的弊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而不懈奋斗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