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鼎盛时期真实的社会万象 真正的国家宝藏 比古装剧好看

上周,陪同著名画家、中国当代纸上美猴王高峻岭先生参观了河南博物院——中国汉画大展,感受颇多,遂将部分精品拍下来,制作成小片子,并选取部分精彩截图记录下来,以飨读者。为中国传统汉文化宣传做一点点微薄之力,也记录陪同高老师的愉快学习时光。

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是我国历史上伟大又强盛的汉代,因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又流行厚葬,上层社会和富贵人家希望时候依然能享受到和生前一样的奢靡生活,更希望自己长生不老,因此,整个社会弥漫着对神仙世界的憧憬,直至把这种向往重建在死后的墓室中。

庖厨宴饮图(局部)

汉画像石是汉代雕刻在墓室、祠堂四壁的装饰石刻壁画。它在内容上包括神话传说、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在艺术形式上它上承战国绘画古朴之风,下开魏晋风度 艺术之先河,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规和规范。

庖厨宴饮图(局部二)

原本,因为不太了解,总觉得墓室、考古、宝藏这些神秘词汇也顶多是网络作家笔下的杜撰故事噱头,这次跟随高老师走进展厅,我居然对着一副汉画看了足足十分钟。画面的构图、人物的比例、动物的姿态、精美的花纹、还有建筑、兵器、机械、食物、农事、天子、神仙、瑞兽.......让我看得如痴如醉。

仙人凤凰图(局部)

武士比武图(局部)

征战图

瑞兽图

乐舞百戏图

1907年,法国考古学家沙畹和日本古建筑学家关野贞分别调查了山东、河南等地的汉代石祠堂、石墓阙及其画像,并出版了印制精美的图录;1914年,法国考古学家色伽兰等人调查了四川嘉陵江和岷江流域的汉代崖墓、石阙及其画像。在调查中,他们用考古学的科学方法进行了测量和记录,从而使汉画像石的研究开始走出金石学家的狭隘书斋,进入到考古科学的庭院。

宴居图

鼓乐百戏图

伏羲女娲图

武士吉羊图

大禹执锹图

1933年,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考古学家主持发掘了山东滕县的一座大型画像石墓--传曹王墓。与此同时,河南南阳地区的汉画像石也引起了文化界人士的关注。

1930年和1937年,关百益和孙文青相继出版了《南阳汉画像集》、《南阳汉画像汇存》,南阳汉画像石的风貌开始为世人所知。

宴居图

宴居图(局部)

高老师是当今国画画猴第一人,他对这个骑在龙背上的猴子赞不绝口,寥寥数笔,猴子与生俱来的灵气跃然画上。

日月同辉(祠堂盖顶石)伏羲、女娲、玉兔、双龙......

抗日战争期间,撤往四川的原中央研究院和中国营造学社的部分学者,分别调查了四川彭山、乐山和重庆附近的汉代画像石阙及崖墓画像。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傅惜华将所收集的大量山东地区的汉画像石拓片,编辑出版了《汉代画像全集》初编、二编。

阁楼图(局部)

楼宇栉比图(局部)

黄帝升仙图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汉画像石的研究进入到第三阶段即综合研究阶段。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考古学研究已经开始注意了对隐藏在考古资料背后的社会关系 的考察,并注意了考古资料所反映出的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和阶段性,这也正是考古学区系类型和分期断代研究的课题。正是在这种学术思想背景下,考古界开始了对汉画像石分区与分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汉画像石研究的各个方面,诸如雕刻技法、图像内容的解释和考证、图像的配置规律、各类题材内容画像之间的联系,汉画像石所反映出的汉代礼制、风俗、宗教信仰、汉画像石所属建筑的复原等专项研究也相继展开,汉画像石研究出现了一个佳作不断、异彩纷呈的新局面。

六博乐舞图(局部)

农事耕种图(局部)

侍者献食图(局部)

尽管早在东晋末年文献中就已经出现了关于汉画像石的记载,但作为今日中国汉画像石之大端的南阳汉画,直到上世纪20年代才开始被人发现和认识。虽然姗姗来迟,南阳汉画像石却集中了太多的荣耀和惊奇。

祥瑞图

泗水捞鼎图

剑鼓舞图

南阳汉画像石的发现者是作为"甲骨四堂"之一的南阳人董作宾。上世纪30年代,南阳汉画受到鲁迅先生的特别关注,之后,郭沫若、翦伯赞、田汉、王朝闻、罗工柳、吴冠中等文化艺术巨子,对南阳汉画无不礼赞有加。迄今为止,历史、考古、美术、民俗、神话乃至古天文学和科技史等诸多文化学者关于南阳汉画的研究著述,已经蔚为大观了。

车马出行图

桥上和桥下(局部)

庖厨饮居图

车马出行交颈鸟图

讲经图

门框画和局部细节

铺首衔环

汉代艺术家在画像石内容的处理上颇具匠心。如历史故事画往往选取某个情节处于高潮的片断,这样使人窥一斑而见全豹,简洁集中地表达了整个历史故事的主题思想。

石刻画在内容的安排上有两种类型。一是围绕着一个主题来安排内容,往往把不同时空的事件围绕一个主题表现在一个画面上,即散点透视法。

这种布局法在内容安排上有较大的幅度可供回旋,有利于艺术家的构思和创作,是丰富并充实画面内容的一种巧妙方法,是我国绘画的传统形式之一,对于后世的绘画有着深远的影响。

汉代石刻匠师对线条的运用也十分娴熟,他们能根据不同的需要分别使用婉转流畅或刚直豪放的线条,刻画准确生动。

由于工具、材料的限制,绝大多数画像石还做不到惟妙惟肖地刻画物象的细部,但汉代石刻艺术家能够扬长避短,善于抓大体大貌,突出物象的基本特征和外在动作,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突出强烈夸张的动势。主要靠动作、行动、情节来表现,而不是靠细腻的刻画,富 神 于粗犷的外形中,使 形 与 神 有机地结合,从而构成了汉代画像砖石艺术的古拙风貌。

捕鱼

酿酒

运动状态下的动物造型更令人惊心动魄,例如生死相抵的牛、行动如风的虎、千姿百态的马,在汉代天才艺术家的刀笔下表现得十分豪放洒脱、雄健奔放,仿佛在它们的体内孕育着无穷无尽的力量。即使是许多静态的形象,也仍能使人感觉到那内在的力量和气势,表现出汉代艺术古拙而富有气势的特有魅力。

厅堂观舞,拜谒,乐舞

胡汉战争局部

胡汉战争局部

胡汉战争局部

胡汉战争(局部)

双牛耕种

驯服

战士和猎犬

执盾吏 凤凰

射鸟

伏羲,女娲

胡人?

东汉采盐

东汉制盐

虎车雷公图

河伯出行图

杂耍

水陆出行

汉画像石同商周的青铜器、南北朝的石窟艺术、唐诗、宋词一样,各领风骚数百年,成为我国文化艺术中的杰出代表和文化艺术瑰宝。

这次汉画展由中共汉画协会所办,得到了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得以如此集中地展出全国各地出土汉画的精品,实在不易。通过我的照片和视频,希望更多人看到汉画,了解汉画,通过直观的画面了解我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

最后,感谢活动主办方,感谢高老师,艺术无国界,艺术也无新旧,希望汉画艺术永久流传。(部分介绍文字源于网络)

2018年12月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