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游列国,为何唯独没去秦国,秦国却反而统一了6国呢?

众所周知,在春秋时期,出现了各种思想和流派,她们争先斗艳,那真是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他们都想把自己的思想给为各国的主流思想,于是他们纷纷出山,不在隐居深林著书立说,积极参与到各国的政治当中。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也开始周游列国,游说各国君王。孔子周游列国,为何唯独没去秦国,秦国却反而统一了6国呢?

在当时最著名的当属孔子的儒家学说了,孔子的声望很高,弟子众多,为了传播他的儒家学说,孔子开始周游各国,面见各国的君王。当时每个国家对孔子都是非常客气,以礼相待,但是有个例外,那就是秦国,他不仅没有给孔子应有的礼遇,甚至更过分的是竟然不让孔子入境秦国。可是令人想不到的是,竟然没有让孔子入境的秦国,最后却统一了六国,这又是为何呢?

这就是秦国国君有着敏锐的眼光,他看到了儒家思想在乱世之中根本不能很快的使国家强大起来。当时秦国和齐国的势力最为强大,这就意味着谁先抢占先机,谁的优势就会大增。于是秦国就采用了法家思想来治理国家,依法治国才是硬道理,使秦国在短时间内发展壮大起来,军事和经济都得到了飞速发展。秦国之所以能够统一6国,这都不是偶然现象,这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

我们首先来看看法家思想的精髓所在,他是如何使秦国迅速发展起来的,法家思想的精髓就在于他是依法治国。国家制定下了法律之后,都要无条件地执行,况且这个法是君王制定下来的,这就说明了君王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任何人都要听从君王的命令,就是法家这一思想,使得秦国在短时间内壮大了自己的实力,军事力量也增强了,由于全国都贯彻了君王的思想,于是全国上下都很团结一致,使得政令畅通无阻,大大提高了效率。

我们反观儒家思想的精髓,他主要是以仁政治天下,以人为本,他是要让君王成为一个有道德的高尚的君王,这样可以造福天下百姓,这对国家的长远发展是有利的,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可以,在太平盛世自然没问题。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之下,各国都想迅速强大起来,所以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比起来,在当时就没有一点优势,所以这也正是秦国为什么拒绝孔子进入秦国,不接受他的儒家思想的原因了。

秦国利用法家思想统一了6国,但是在全国实现了大一统之后,秦国这时候并没有意识到法家思想不适合治理国家,这直接导致了秦国在很短时期内又灭亡了,可是说秦国成也法家,败也法家。从治理国家来说,还是儒家思想比较合适,还好秦国统治的时间短,要不然他们执行了焚书坑儒的政策,若大一个国家,最后只找到一本《尚书》,如果秦国统治时间太长的话,说不定孔子的儒家思想就会完全失传,世间说不定就没有儒家的存在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