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中陆逊是怎样用“决胜三策”对刘备反败为胜的?

前言:公元219年,以刘备为首的张飞、马超、赵云、黄忠、法正、黄权等人历时两年和曹操争夺的汉中之战,以刘备军团胜利而宣告结束。同年镇守荆州的关羽因受刘备汉中大捷的鼓舞,主动发起了夺取襄阳、樊城的战役,史称“襄樊之战”,战役前期荆州军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取得的战役成果使曹操、孙权所忌惮。

同年江东和曹魏方面同时出兵关羽,江东方面以吕蒙为首的势力白衣渡江,袭取荆州,荆州防线全面溃败,关羽败走麦城,后被孙权所杀,荆州沦陷,这一次的事件便为后来夷陵之战的爆发埋下了导火线。

关羽败走麦城后的被擒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七月,刘备称帝三月之后,派遣将军吴班、冯习、张南率军约四万人,五奚蛮夷沙摩柯约一万人,以为关羽报仇为由起兵伐吴夺取荆州,夷陵之战初期,蜀军在刘备的率领下夺取峡口,攻入东吴境内,在巫地(今湖北巴东)击破吴军李异、刘阿部,占领秭归,深入吴境三百公里,一路浩浩荡荡,势如破竹。而吴军则节节败退,危境之下陆逊被孙权临危受命为大都督,在陆逊全局的统率指挥下最终反败为胜,那么陆逊是如何使出决胜三策扭转战局,最终克敌制胜呢?

决胜三策之一:战略防御阶段

战事前期,蜀军士气高涨,劈波斩浪,先后拿下峡口,占领秭归,长驱吴地三百公里如入无人之境,危如累卵之际,孙权拜将陆逊,任命大都督之职,全权掌控前方战事,陆逊将兵以后,针对吴蜀两方之局势,进行全面复盘分析,认为把战事分为三个阶段可确保战事胜利,吴境不失,此时,第一个阶段便是防御阶段,具体步骤分为三步走:

刘备第一次进攻路线图

【1】为了防止曹魏趁机偷袭,陷入两面作战的压力,遣使向曹丕称臣纳贡,并永世盟好;

【2】蜀军挟怨而来,再兼刘备御驾亲征,兵锋正盛,求胜心切,此时吴军应该避开蜀军的锋芒,由阵地野战转为山地防御战,把蜀军引入狭小地段再伺机破敌;

【3】吴军开始且战且退,一直后撤到夷道(今湖北宜都)、猇亭一线,然后在那里停止退却,转入防御,遏制蜀军的继续进兵,并集中兵力,准备相机决战。这样,吴军完全退出了高山峻岭地带,把兵力难以展开的数百里长的山地留给了蜀军。

刘备第二阶段进攻路线

决胜三策之二:战略相持阶段

吴军进入猇亭一线,把蜀军引入狭窄的山地以后,陆逊的第一防御阶段已经完成,此时的地形优势已经完全有利于吴军,即使此时陆逊下令决战,那么吴军即使无法取胜也不会有太大的伤亡损失,但是陆逊毕竟非他人可比,形势虽已经有利于吴军,但是还不够明朗,贸然出击,并无胜算,所以要么不战,要战就要使战果得以最大化。

占尽了地利条件只是取胜的一大因素,但是天时以及人和还并未掌控于手中,所以陆逊接下来要等的就是天时、人和这两个决胜条件。

新三国陆逊

在人和方面:吴军退入猇亭一线,蜀军经过连番猛攻始终无法东进一步,刘备为了诱使陆逊出战,遣前部张南围攻驻守夷道的孙桓。孙桓是孙权的侄儿,所以吴军诸将纷纷要求出兵救援,而陆逊依然不同意,其目的就是把全军上下的求战之心激发到最顶层,一旦决战,军士便犹如猛虎下山,以一挡百。

而蜀军久攻不下,所谓士气一而战,再而衰,衰而竭,吴军士气高涨,报仇心切,蜀军军心涣散,人心思归,这一正一反之差,战果便已不明而喻。到了这一步,人和也已握在自己手中,而接下来要等的就是天时,并且陆逊相信,天时很快就会不期而至。

夷陵之战陆逊火烧连营

决胜三策之三:战略反攻阶段

两军僵持很快就到了当年的六月,蜀军已经人困马乏,眼看马上进入七月,夏天的七月俗称流火之月,一年当中最炎热的时候,而江南的夏天又是潮湿多热,陆逊相信蜀军很快就要将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涧,屯兵休整,准备等待到秋后再发动进攻,果不其然,刘备的这一想法正中陆逊下怀,天时已到,万事俱备,只待一把大火便能烧他个灰飞烟灭。

于是陆逊召集将士准备发动反攻:

刘备逃亡路线

【1】命令吴军士卒人持茅草,乘夜突袭蜀军营寨,顺风放火,待到火势猛烈之时,蜀军必然大乱。

【2】命朱然领五千军插到蜀军后部,断其归路;

【3】潘璋攻击蜀军冯习部,冯习阵亡;

【4】自己亲率主力向蜀军发起进攻

诸葛亮北伐

最后战局:蜀军将领张南、冯习、傅肜及土著部族首领沙摩柯等阵亡,杜路、刘宁等卸甲投降,黄权因无路可退,被迫投降曹魏,刘备一路狼狈,几近生擒,辎重粮草一应军需尽皆丢没,总之,蜀军全军覆没,吴军大获全胜。夷陵之战过后,蜀军元气大伤,由鼎盛时期直接从天坠地,益州内部叛乱四起,国内再起刀兵,全赖诸葛亮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平定四方叛乱,刘备也在一年后经过白帝城托孤,郁郁寡终,而接下来则由诸葛亮五月渡泸,出师北伐揭开蜀汉全新的篇章。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