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称帝后,中国不同意了,于是,三年战争中国捡了面子输了钱

北宋仁宗景祐五年,宋朝的藩属党项政权首领李元昊脱宋自立,自称皇帝,去宋封号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宋仁宗宝元二年之时,西夏景宗李元昊写信通知宋朝廷,希望他们能够承认这一铁定的事实。

如此嚣张之事,宋朝如何会答应,于是,在大宋朝多数官员建议兴师伐罪,一举消灭李元昊。李元昊称帝之后,更是一改先前联宋抗辽的举措,而是着眼于实际利益出发见机行事,从战争中发了一笔又一笔的战争财,在与辽国以胜求和后悍然对大宋朝发动了战争。

此时,狡猾的李元昊成了宋朝的首要大敌,如此之下,长达三年的战争就这样爆发了。

宋夏战争之初,宋朝并未将西夏放在眼里。经历了三川口之战后,宋仁宗终于意识到盘踞在西北的西夏国力强盛。于是,命夏竦为安抚使,范仲淹与韩琦二人担任副将,三人共同负责对抗西夏的军事行动。

1041年初,李元昊御驾亲征率精锐十万大举入侵宋朝,故技重施将主力部队安排在好水川设伏,而一支佯攻部队则受命进攻怀远,对外宣称进攻渭州,引诱宋军深入腹地打算一举歼灭。索性,宋仁宗在这场战争中派出了谋略出众的范仲淹。由于,范仲淹声名在外,原本虎视眈眈的西夏军并未轻举妄动。

可惜的是,韩琦与范仲淹之间素有间隙,韩琦一意孤行坚持派部下率五万人深入西夏,结果,正中下怀,被西夏人围困在怀远城外。由于,这股孤军深入的宋军千里奔袭,早已人困马乏,粮草也被消耗一空,被早就埋伏在好水川的李元昊主力一举歼灭。其中,更是包括任福在内的几员宋将均殒命于此。

这场战争结束后,宋仁宗勃然大怒,不但将韩琦贬谪,就连范仲淹也背了黑锅,被连番降职。少了范仲淹的宋军在西夏人眼中已不足为虑,李元昊又紧锣密鼓的开始谋划攻宋大计。次年,西夏谋臣张元觐见李元昊。

张元觉得:“宋朝的精兵强将几乎都集中在宋夏交界,而中原地区防守非常薄弱,倘若,西夏军借此机会牵制住宋朝的精锐部队,额外派遣一支精兵直捣黄龙,这样无暇顾及中原的宋军精锐必无法回防,奇袭的西夏精锐定能拿下长安。”

李元昊采纳了张元的计谋,将十万大军兵分两路:一路大张旗鼓的进攻;另一路则巧妙奇袭绕后。起初,宋军在定川地区打了败仗,不但战死了十几名大将,同时,损失了精兵近万名。而西夏的奇袭军,在进攻原州时却意外的因为当地知州拼死阻击而大败而归,彻底粉碎了李元昊直捣黄龙的计划。

宋夏之间的三场战役均以宋军惨败收尾,虽然,宋朝在接连不断的败仗后扬言要卷土重来,但暗地里却想偃旗息鼓与西夏休战言和。西夏虽然打了三场胜仗,但却并未在这三场战争中占到太多便宜,掠夺的战利品根本填补不了三次战役的消耗,与两国友好时期互通贸易所赚得的物资相比,双方交战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简直得不偿失。

再加上,李元昊统治时期好战喜功,不顾国力强行开战,国库在连年战乱中逐渐空虚,双方贸易中断后全国通货膨胀,西夏百姓怨声载道。至此,李元昊也意识到了和谈的重要性,所以,派出李文贵作使者前往东京与大宋和谈。

宋仁宗借坡下驴,同意和谈,任命太师庞籍为外交官负责谈判事宜。

双方在第二年达成了共识,按照拟定的合约,西夏向宋俯首称臣,李元昊则接受宋仁宗的封号,西夏正式成为大宋的附属国。此外,在从前的三场战争中,双方相互俘虏的将领、士兵、百姓不再交还给对方。

从和谈成功开始,宋夏边境倘若有对方国家的人逃亡到对面,禁止派兵追击,双方各自负责将境内的逃人抓捕交给对方。领土方面,西夏在三场战争中所占领的宋朝领土以及边境上几处藩汉聚居地区全部划分给宋朝,边境上两国可以在自己的地方修建城墙屏障。

虽说,西夏此时已是大宋的藩属国,但是,每年并不需要向宋朝进贡,反而,宋朝皇帝每年要赐给李元昊白银五万两、绢布十三万匹、茶两万饼,逢年过节还要赠送给西夏各种礼物。面对西夏人的无理要求,宋仁宗在深思熟虑后还是同意了。

毕竟,双方打仗的后果是大宋很难承受的,加上,虽然大宋每年要向西夏送礼,但是,名义上西夏已是大宋的藩属国,好战的李元昊算是给足了宋朝面子。庆历和议达成后,元昊又多次派遣使者到宋朝,请求宋朝开放边境地区的互市。

庆历五年,宋朝政府决定在保安军和镇戎军的安平皆设置两处榷场,恢复了双方贸易往来。但是,李元昊在国内仍称帝如故,行使君权。但这场史称“庆历和议”的和谈,最终,在双方的让步中成功达成,此次谈判为两地换来近五十年的和平共处。

虽说,到了宋神宗、宋哲宗时期,两地之间的合约废止,双方再次爆发了旷日持久的战争,但是,总而言之,庆历和议仍为两地和平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资料:

『《宋夏战争》、《庆历和议》』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