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什么意思?长期被人误解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很多人都不陌生,起码在很多网络玄幻小说中,都有引用,最早使这句话火起来的网络小说,应该就是《诛仙》,其中多次引用了这句话。

那么这句话原本出自哪里,又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对此可能很多人都不是非常了解,其实这句话出自我们中国道学经典巨著,《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下边还有半句,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这句话有歧义的地方,就是“刍狗”一词,很多人误解这句话,认为这句话是说,上层统治者不仁不义,把老百姓当做猪狗,就像万物都是天地养的猪狗一样。老子作为圣人,竟然也把老百姓比喻成狗?

这就属于典型的望文生义,刍狗的含义其实很复杂,并非真正的狗,而是古人祭祀的时候,用草扎的狗,用完之后随意丢弃,但在祭祀之时,刍狗又非常重要。

因此刍狗其实有两种矛盾的属性,祭祀的时候非常重要,受人祭拜,碰一下都是亵渎,祭祀结束后,又变得低贱无比,被人随意的丢弃。那么刍狗到底是算贵重还是低贱的东西?

用科学的解释,大概就是说,客观的规律不会因为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仁”代表人的喜好和道德标准,而天地不会按照人的喜好和道德标准运转,因此人类应该了解和尊重自然规律,这体现了老子“无为”的核心思想。

对于刍狗,再多说一点,前边说了,刍狗是用来祭祀的东西,那么有一个问题,刍狗是用来祭祀哪位神仙的?对于这个问题,似乎是没人解答过,据咸鱼道长研究,刍狗应该是祭祀风神用的。

汉代《风俗通义》记载,“戌之神为风伯”,戌对应的十二生肖就是狗,自古狗就被认为是风的象征,比如飙这个字,左边就是三个犬字,也写作猋,就是大风的意思。

根据对商周时期出土的甲骨卜辞解读,“于帝史风,二犬”。郭沫若释:视风为天帝之使,而祀之以二犬。也就是说古代人们用两只狗来祭祀风神,据考证,商代有杀狗止风的习俗。

因此用狗祭祀的,应该就是风神,也叫风伯,只不过后来不用真狗,而改为草扎的刍狗,所以刍狗祭祀的应该就是风神。

所以老子在圣人以万物为刍狗之后又说,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橐龠,就是鼓风箱的意思。跟前边祭祀风神的刍狗,又可以联系上,环环相扣,循循善诱,老子为了讲清楚道理,果然是操碎了心。

我是咸鱼道长,感谢您的支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