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游列国,大多都是在河南转圈儿

战国时期,吴王阖闾,在伍子胥、孙武的帮助下,打败了楚国,声势很大。当时连中原一些大国都受到威胁。首先受到威胁的是齐国。齐国自齐桓公死后,国内一直很不安定,导致国势慢慢衰落了。后来到齐景公做了国君,任用了一位有才能的大臣,晏婴当相国,齐国又开始兴盛起来。

公元前500年,齐景公和晏婴想拉拢邻国,鲁国和中原诸侯,意图恢复齐桓公在位时,齐国的辉煌,就写信给鲁定公,约他在齐鲁交界的夹谷会盟。那时候,诸侯会盟都得有个大臣当助手,称作“相礼”。鲁定公决定让鲁国的司寇(掌管刑狱、纠察)的官职,孔子担任相礼。孔子名叫孔丘,鲁国人,他父亲是个地位不高的武官。

孔子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带着他搬到曲阜住下来,把他抚养成人。据说孔子从小很爱学礼节,没有事就摆上小盆小盘什么的,学着大人祭天祭祖的样子。

孔子年轻的时候读书很用功,他非常崇拜周朝初年那位制礼作乐的周公,对古礼特别熟悉。

当时读书人应当学的“六艺”,也就是礼节、音乐、射箭、驾车、书写、计算他都很精通。

孔子做事很认真,他当过管理仓库的小吏,物资从来没有缺少。

后来又做了管理牧业的小吏,牛羊繁殖的很多。

没到30岁,孔子的名声渐渐大了起来。

好多人来拜孔子做老师,他索性办了个私塾,收徒授业。

鲁国的大夫,孟僖子临死时,嘱咐他的两个儿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到孔子那里去学礼,正是靠南宫敬叔的推荐,鲁昭公还让孔子,到周朝的都城,洛邑,去考察周朝的礼乐。

孔子35岁那年,鲁昭公被鲁国掌权的三家大夫,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轰走了。

孔子就到齐国去求见齐景公,跟齐景公谈了他的政治主张,齐景公待他很客气,还想用他,但是相国晏婴认为孔子的主张不切实际,齐景公终究没用它。

孔子又回到鲁国仍旧教书授业,跟随孔子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到了公元前501年,鲁定公任用孔子作中都宰(相当于今天的县令),第二年又做了司空,掌管水利建设的官职,后从司空做到了司寇。鲁定公把准备到夹谷跟齐国会盟的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齐国屡次侵犯我边境,这次约我们会盟,我们也得有兵马防备,请你把左右司马都带去,鲁定公同意了孔子的建议。就派了两员大将,带了一些人马随同他去夹谷。在夹谷会议上,由于孔子的据理力争,鲁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会后齐景公把侵占鲁国的汶阳,(今山东泰安西南)的三处土地还给了鲁国。

齐国的大夫黎楚认为,孔子留在鲁国做官,对齐国不利。劝齐景公给鲁定公送一班女乐去。齐景公采纳了他的建议,就挑选了80名歌女送到鲁国去。

鲁定公接受了这班女乐,天天吃喝玩乐,不管国家政事,孔子想劝说他,他躲着孔子,孔子感到很失望,孔子的学生说鲁君不做正事,咱们走吧,于是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张。

可是那个时候大国都忙于争霸战争,小国都面临着被吞并的危险,整个社会正在发生变革,孔子宣扬的一套恢复周朝初年,礼乐制度的主张,当然没有人接受,他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可是这些国家的国君都没有用他。

有一次孔子游历到陈国,蔡国两国交界处,楚昭王派人去请他。陈国和蔡国的大夫,怕孔子到了楚国对他们不利,发兵在半路上把孔子截住了,孔子和学生们在那里断了粮,几天都没吃上饭,后来楚国派了兵来,才给他们解了围。

孔子在列国奔波了七八年,碰了许多钉子,年纪也大了,最后他还是回到鲁国,把精力放到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学生上。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他死后他的弟子继续传授他的学说,形成了一个儒家学派,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他被公认为我国古代第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