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 | 请务必守护好初生的阳气,这是命根子!

冬至,“至”意为极致,从名字就昭示了不凡。它是时间的坐标,阴阳的拐点;阳气在此初生,身心在此休整。

冬至·三候

冬至一候 |

冬至二候 |

冬至三候 |

冬至·养生

守护初生的阳气

冬至,是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这意味着极致的寒冬来了;以后的每一天,白天渐长,夜晚渐短。

我们的老祖宗,将白天视为“阳”,夜晚视为“阴”,所以冬至是“阳盛阴衰”的开始,为一年最大的阴阳转换的关键时刻。为表敬意,请赋予这个节点隆重的仪式感。

今晚,必须在21:00入睡,保证2个小时后的子时在深度睡眠中度过!

中医理论中,冬至相当于一天中的子时(23:00~1:00),此时阳气初生;若不进入深度睡眠,恐伤立命之根的肾阳。

冬至,是最好的时节,也是最坏的时节。

一些久治不愈的重症患者、抵抗力差或阳衰的人,无法适应阴阳交替的急剧变化,最易病情加重,乃至死亡。

但冬至这天之后,阳气开始恢复,众生得到阳气的助威,病又会慢慢好转。所以民间有“重病难过冬至节,过了冬至可延年”的说法。

得注意,刚刚开始萌芽的阳气还十分微弱飘忽,就像煤气灶刚开始打火,火花不稳一样。如果一开始就灭了,后面阳气想再起来,怕是要花费不少精力。

所以,我们要寻找一种温和的方法护着初生的阳气,最好还能慢慢助长它的“火焰”。这个方法,古人千年之前就想到并验证了!

艾灸,“灸”这个字,上面一个“久”,下面一个“火”,意思是长久地燃烧。因此艾灸自带火的属性,可温补阳气、驱除寒湿。

冬至艾灸,是一年中艾灸养生的最好时间。借助天地阴阳转换的力量,温补阳气是平时的数倍之功。

| 艾灸位置 |

腹部为太阴,用热的东西来加速循环,能够使人体的气机升发起来,冲开身体不通的气脉。取穴于神阙与关元最佳,也可以肚脐为中央,沿着肚脐周围熏腹部。

关元穴又名丹田,该穴位有温肾壮阳、培元固本、调气回阳的作用,灸之可使元气充足,尤其对缓解肾虚、腰酸、掉发很有效果。

神阙即肚脐眼,是人体元神的门户。常灸神阙穴能有效缓解痛经,腹泻等病症。尤其三九艾灸神阙,中医说能保来年不得病哩!

| 艾灸方法 |

原则上一天任意时间都可以艾灸,效果来说,上午>下午>晚上。晚上10点后最好不艾灸,晚上适宜养阴。

一天中最佳艾灸时间为上午10:00-11:00,恰逢冬天阳气升发的时间,也接近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间。

冬至,亦是三九寒天的开始,12月22日到1月18日,三九共计27天。

“三九灸”的名声虽不及“三伏灸”,但效果也是顶呱呱的,除了补阳之外,还能巩固三伏艾灸的疗效。可以灸三天,停一天,再连灸三天,然后隔天艾灸,每个穴位10-15分钟。

艾灸的选择而言,艾条和随身灸都行,如果考虑操作性和安全性多一点的话,就选择随身灸。灸盒位置大,穴位不怕找不准,像腹部大面积的地方也比较好覆盖。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说:“冬至者,阳热降极而升之位也。此时若天暖不冷,或闻雷,或起雾,阳气外泄。”

冬季多雾、多霾,是阳气外泄的气象。尤其是冬至以后,阳气升得太快,降不下来,这时候羊肉等性温大补的的食物,对身体来说还是有点火上浇油。

最近跟老中医朋友学习,得了一个好吃的温阳小汤方子。滋阴补肾,固表益气,增强人体抵抗力,减少感冒。

| 菌菇猪骨膳温汤 |

食材:

猪骨头1根/菌菇(茶树菇/金针菇/香菇/杏鲍菇)500g/膳温汤材料(40g为3-4人份量)

做法:

1、将膳温汤材料洗净,浸泡半小时备用;

2、将焯过水的骨头放入锅中,放入生姜,膳温汤纱包煮开转小火,煮1.5小时;

3、1.5小时后放入菌菇,小火煮20分钟;

4、最后放入葱段、盐、搅拌即可出锅;

《遵生八笺》曰:“冬至日阳气归内,腹中热,物入胃易消化。”此时进补最易被吸收,汤里稍微加点补料也是没事的。

一味人参,补五脏之气;肉桂引火归元,平了火气;额外再加些补脾胃、滋阴的药材,像黄精、枸杞、红枣、小茴香,一起放在汤里。

整个搭配让“精气得补、阴寒得除、阳气得生”,并且兼顾全身各个脏腑,养阳气又御寒,老人小孩都能喝点,确实是家常好方子!

冬至 · 习俗

1、吃饺子煮汤圆

在古代,一到冬至,远方的游子会跋山涉水奔向家的方向,和家人围坐在炉边热热闹闹吃顿团圆饭,驱散整个冬天的寒气。

北方人冬至吃饺子,攒火围炉,从锅中夹起热腾腾的饺子,塞到嘴里,暖意从舌尖沁入到心底里。

南方人冬至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有一种古老的风俗,叫做“饷耗”,把冬至的汤圆黏在家中各个角落,以犒劳守护家里的诸位神明。

2、祭祖

古人认为,冬至是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因为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因此把冬至看得尤为重要,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每到冬至这天,古人都会举办一系列仪式,称之为“贺冬”。

人们身着新衣,相互拜访问候,以美食相赠。一群人热热闹闹的欢聚,一扫寒冬的萧瑟寂寥。

皇帝会在这天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则要向祖先祭拜。

某些地方至今仍留有冬至祭祖习俗,甚至还有“冬节不回家无祖”的说法。正是这样的仪式感,让我们真切地感知生命、敬畏生命,从而充满热忱地面对人生的每一刻当下。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