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说出四个字,阐释了诸葛亮多次北伐为何失败,相当精辟

诸葛亮六出祁山,无功而返,这几次北伐说是六次,其实中间一次是曹真从子午谷道进攻蜀国,和诸葛亮没什么关系,诸葛亮的北伐真正值得说道的就是第一次和最后一次。

第一次北伐拒绝了魏延献的子午谷奇谋,选择从祁山大道进攻长安,因马谡失守街亭而失败,这一次是最有希望成功的一次,准备的最充分,战术布置得也很好,可惜用错了人,当然,对手也是最强,曹真和张郃的组合,张郃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诸葛亮最后的一次北伐,面对的是司马懿和郭淮,战役的一开始诸葛亮就取得了主动,竟然翻越了秦岭,走出斜谷,十万大军出现在了渭河南岸,逼得司马懿渡过渭河,背水扎营。

老实说,蜀国大军到了关中地区已经算是成功了一半。但是,接下来诸葛亮竟然不知所措了,蜀国不知道往哪个方向突破了,整日只知道在魏军大营前面挑衅。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评价一下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了,虽然后世很多人夸诸葛亮用兵如神,而且他也进了武庙,但是一个人是否会用兵,是要拿出真实的战绩的,诸葛亮有什么战绩,如果他都能是用兵如神,那多次挫败诸葛亮北伐的司马懿岂不是成了军神。

诸葛亮最擅长的是阵型战,两军互相摆好阵型厮杀,而极其不擅长运动战,这固然是因为蜀国缺少骑兵导致,同时诸葛亮另一个被人诟病的是不会用奇兵。

用兵之道,正兵合,奇兵胜,曹操就深得其精髓,但诸葛亮不会,诸葛亮只能用正兵硬刚,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诸葛亮输不起,用奇兵是有风险的,他不能赔上将士们的性命,但是蜀国作为一个小国进攻魏国这个大国,不用奇兵,想要一城一营地推进到长安,这简直是痴人说梦。

司马懿评价诸葛亮四个字,“多谋少断”,这和郭嘉评价袁绍如出一辙,正是患得患失、优柔寡断的性格导致诸葛亮被困在五丈原。

后世唐太宗手下有两大谋臣,房玄龄杜如晦,诸葛亮就像是房玄龄,可惜缺少一个杜如晦帮他当机立断。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