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地挖出汉代古墓,其中出土22块玻璃片,意义重大无可替代

众所周知,古人素来有“事死如事生”的思想,因此为后世遗留了无数陪葬品丰富的大型墓葬。不过其出土方式却各不相同,有些是专家们根据史籍资料发现的,有些是被盗墓后发现的,有些是因地质变化自行显露出来的,还有一些则是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无意发现的。比如秦公一号大墓就是农民挖土时发现的,而今天子渊要为大家介绍的这座西汉古墓,就是在工地施工过程中发现的。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1983年6月9日,象岗山广东省政府宿舍建设工程进行到开挖地基的步骤。挖掘机在往下挖掘的时候,突然传来“当”的一声,机器停了下来,工人们下到十几米的地方去看了一下,发现是一块坚硬的大石板。有人猜是古代有钱人屋子的地基,有些说底下是日本人的军火库。最后大家决定把这些石板弄碎,以免耽误工程进度。就在这时,工地负责人赶来,几个月前附近才发现一座东汉砖墓,他瞅着这些石板有些年头,就赶紧让工人们别破坏现场,随后往上紧急汇报。

▲南越王赵眜墓

接到消息后,广东省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迅速赶来。经过对表层土壤的分析,结合地理历史材料,专家推测这里极有可能是南越王墓,于是向国务院申请发掘。8月25日,来自全国8个单位考古专家和学者共计45人,全部来到象岗山,南越王墓的抢救性发掘正式开始。经初步勘察,墓室共分为7个小室,其中主墓室中死者身穿玉衣,殉葬骨架多达15具。

▲南越王赵眜墓棺椁

这时已基本能确定是南越王墓了,不过还不太确定具体是哪一任南越王。如果是赵佗之墓,这个规格就小了点儿,但如果不是王族的话,那就有点儿超规格了。最终,专家们一致认为应该是第二代或第三代南越王。虽然南越王国地处边陲,但开国国王赵佗乃是秦朝旧将,因此这里受中原文化影响很大,从这座墓室的结构就能看出来——凿山而建,“凸”字形的墓室,是典型的西汉墓葬样式。墓室整体面积不算很大,总共约有100多平方米,各室之间有门相连,堆放着许多不同的陪葬品。

▲墓中出土的文帝行玺

前室主要是色彩鲜艳的壁画,东耳室摆放着乐器和酒器,有汉朝常见的编钟、编磬等,西耳室中则有漆器、丝绸、铜器、玉器、剑饰等各式文物。主墓室中除了珍贵的玉衣之外,更出土了一枚金印,上刻“文帝行玺”四字,清晰表明了墓主乃是赵佗之孙、第二代南越王(南越文帝)赵眜。整个发掘过程持续了43天,共计出土文物一万余件,其中最珍贵的就是丝缕玉衣、文帝金印和11对“玻璃牌饰”,不过最让人们惊艳的还要属后者。这11对“玻璃牌饰”由蓝色玻璃制作而成,大小比现代人经常玩的扑克牌要大一点儿。经过上千年的时间变迁,这些玻璃饰品依然晶莹剔透,制作得非常精美。

▲平板玻璃铜牌饰

虽然玻璃在现代人看来非常普通,但这些玻璃却是2000年前烧制的,其出土使中国的玻璃制造工艺推前了很多年。在岁月洗礼之下,一位位王侯将相化为尘土,但却留下了无数精美文物。从这些文物身上,我们不仅可以研究考证逝去的历史,更为祖先们惊人的创造力和跨越时代的高级审美而折服。

参考文献:

《西汉南越王墓发掘始末》

 

岭南王国:南越王墓搜寻之谜 岳南 著作 文物/考古社科 新华书店正版图书籍 万卷出版社

¥29.8 天猫 购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