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诸葛亮的偶像,打下敌国70个城池,却最终失败,这是何故?

诸葛亮在隆中隐居时,常自诩有“管仲、乐毅”之才,足见对这两位古人的推崇。

相比于管仲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第一个霸主,被后世誉为千古名相,

可能很多人读史时,看到燕昭王筑黄金台,乐毅东下齐地七十余城的历史后,会深深为这对君臣的灭齐大计,最终功败垂成而遗憾。

然而,乐毅或者说燕国,绝无可能任何吞并齐国。燕昭王和乐毅不论怎么苦心筹谋,拥有如何超卓能力,甚至是上帝视角,都全无用处。这是战国时代数百年来的通行法则,对任何一个强国大国,你可以重创它,努力削弱它,不停侵吞其国土,但不用妄想吞并它,否则铁定会招致诸国联军干预,成为天下公敌,进而遭受惨烈损失,令国家由盛转衰。乐毅

此前,齐国在桂陵、马陵之战大败魏国,垂沙之战大败楚国,又借楚怀王被囚于秦之事发难,统率关东各国联军杀入函谷关,迫使秦国割地请和,一时成为天下至强之霸主。

然而当接下来,齐国吞并次等强国宋国后,其他诸国人人自危,立刻组成反齐联盟。纵横家乐毅作为燕国使节,积极策动燕赵联盟,身佩两国相印。而齐相孟尝君田文,更因为和齐湣王的矛盾窝里反,逃亡魏国,成为联军内应。孟尝君:田文

同时,秦昭襄王赢稷和秦相魏冉为一举击垮和秦国争霸的最大敌手,也积极配合出兵。另一著名纵横家苏秦,深得齐湣王信任,真实身份却是燕国的死间。苏秦

【後齐湣王灭宋,益骄,欲去孟尝君。孟尝君恐,乃如魏。魏昭王以为相,西合於秦、赵,与燕共伐破齐。】

也就是说,公元前285年开始的这场秦、赵、燕、韩、魏等五国联军攻齐战争,是以包括强秦在内的大半个天下之力,包含了燕昭王、秦昭襄王、赵惠文王、孟尝君、苏秦、魏冉等无数精英人才的贡献和心力,去围攻齐国一国,并非单只是联军主帅乐毅一人之力。唯一没参加联军的楚国,则以援齐为名趁火打劫,趁机掠取齐国南部边境的淮北地区。五国会盟伐齐

公元前284年,双方在决定性的的济西之战,齐军主帅触子本身就对齐湣王心怀怨恨,齐军将士更因之前连年征战,不得修生养息而士气低落。齐湣王为迫使将士死战,以挖祖坟、行杀戮相威胁,更使将士离心,斗志消沉。所以齐军才会一战即溃。济西之战:乐毅

【燕王悉起兵,以乐毅为上将军。秦尉斯离帅师与三晋之师会之。赵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并将秦、魏、韩、赵之兵以伐齐。齐闵王悉国中之众以拒之,战于济西,齐师大败。乐毅还秦、韩之师,分魏师以略宋地,部赵师以收河间,身率燕师,长驱逐北。】——《资治通鉴》

此战后,诸国各自安排了利益分割,联军便在实质上解散了,赵国攻略河间地区,魏国攻略原宋国疆域,秦军则攻略天下膏腴之最的陶邑,作为秦相魏冉的私领。乐毅则率燕军长驱直入,一路顺风而下,连取齐地七十余城,欲将齐国本土,尽数鲸吞入燕国版图。

然而,最后所剩的莒、即墨并非简单两座城池,而是齐国的“五都”之二。齐国军事体制除了国都临淄之外,还分别在平陆、阿、即墨和莒四个战略要地,高筑城墙,选练常备军,作为国都失守时的备份。也就是说,齐国看似只剩下两座城池,其实尚有五分之二的军力还在坚决抵抗。而进攻方只剩下燕国一国军队了。

战国时期的各个国家,并非不是后世如王世充窦建德、南唐吴越、张士诚陈友谅那种军阀政权,而是各自有几百年历史、有自己的统治精英集团,几乎形成了自己独立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的真正“国家”,吞并与消化这样国家,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后来的秦灭六国,更历时数百年的攻伐反复。

绝大多数齐国人或许不在乎国君是吕尚(姜太公)的子孙,还是田完的后裔,甚至如果乐毅想要自立为齐王,和“田氏代齐”那样取代田氏,他们或许还不会抵触得如此激烈,但是燕国想要把齐国土地尽数纳入疆土,甚至因此在夺取齐都临淄后,焚毁齐国之宫室宗庙,他们就要保卫国家,抗击到底了。【齐兵败,闵王出亡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独唯莒、即墨。其馀皆属燕,六岁。】——《史记·燕世家》

如果燕国当真显露出了自己一家吃独食的企图和野心,那么前有两座坚城难克,后有其他各国虎视眈眈,可以说是危如悬卵。此前以齐国东帝之强,之前企图吞并燕国不成,引来燕人数十年仇怨,之后吞并宋国,招致五国联军围攻,濒临亡国,教训还不够惨重?

所以,作为一名有杰出战略洞察力的当世奇才,乐毅才没有选择急于求成,而是放下这两城围而不攻,一直不断安抚齐地民心,同时积极应对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24年),秦相魏冉亲率大军攻魏,围困魏都大梁,孟尝君田文北上燕赵请求援军。燕军8万和赵军10万组成联军,迫使秦国退兵,战后魏冉一度被罢相,承担失利责任。秦相:魏冉

【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 ......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战国策·魏策·秦将伐魏》

【二十四年,与楚王会鄢,又会穰。秦取魏安城,至大梁,燕、赵救之,秦军去。魏冉免相。】——《秦本纪》

公元前282年,乐毅率领赵国军队攻占魏国的伯阳,迫使魏国也默认了由他来主导对齐国的战后分配权,当然秦国亦趁机报复,夺取赵国两座城池。【十七年,乐毅将赵师攻魏伯阳。秦怨赵不与己击齐,伐赵,拔我两城。】——《史记·赵世家》

根据杨宽先生《战国史》的观点,公元前281年,白起再次率秦军围困大梁,又被燕赵联军阻击,困于林中,于是秦国只能承认赵国吞并原齐国济西之地、燕国吞并原齐国胶东之地。【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 ......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秦兵)困于林中,重燕、赵,以胶东委于燕,以济西委于赵。】——《战国策·燕策二》

在那以后,乐毅终于集中可以集中精力,完成他的灭齐大业,然而从出身而论,他就是一个接受了燕国礼聘的赵国人,一直同时兼职赵相和燕相两份工作,燕国对他的信任,完全建立在燕昭王姬职个人对他的信任之上。除此之外的燕国其他朝臣,对他无不心存顾虑。甚至除了乐毅自己,世人只怕根本不知道乐毅究竟是为燕,为赵,还是欲在齐地自立为王。

所以当乐毅遭遇到田单这个顽强劲敌,正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时,公元前279年,对他信任有加的燕昭王去世,继任的燕惠王才会轻易中了田单的反间计,将他罢免,改以骑劫代之。乐毅闻讯后单骑出逃回赵,被赵国封藩于观津,用以震慑燕齐。而骑劫被田单大败,造就了“火牛阵破敌复国”的传奇。【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赵封乐毅於观津,号曰望诸君。尊宠乐毅以警动燕、齐。】

燕国这场意图以蛇吞象、以弱灭强的战争,终以损失惨重、徒劳无功告终。而齐国虽然复国,同样元气大伤。这对世仇算得上两败俱伤。

也就在这一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楚襄王仓皇东逃至陈县。楚国发源兴起的湖北地区,就此落入秦国版图。秦国从此成为天下唯一至强,是这一系列战争的最大赢家。秦将:白起

从乐毅统帅五国联军出征的算起,短短五年就改变了整个战国史局势,前台的燕国和乐毅,看似何等风光,终究白忙一场,给背后闷声发大财的秦国白白做了嫁衣。

公元前273年,魏冉与秦将胡阳起兵攻三晋,华阳之战大获全胜,三晋联军被斩首十万,夺取了魏国的卷、蔡阳、长社,赵国的观津。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乐毅是否参与此战,但他的封地也被秦国夺取了,从此只能长居赵都邯郸,做一闲散客卿,一代无双国士,自此遗憾退出历史舞台。【明年,穰侯(魏冉)与白起客卿(胡阳)复攻赵、韩、魏,破芒卯於华阳下,斩首十万,取魏之卷、蔡阳、长社,赵氏观津。】

因此,历朝历代评价乐毅,更多是将他与苏秦张仪等纵横家同列,更多强调的是他以弱小燕国连横纵合,借力打力,差一点就实现以小国弱国吞并大国强国的奇迹;而不是他带兵才能如何神奇,完成了“东下齐城七十二”的伟绩,堪比白起韩信这等军神。

否则的话,刘邦乘着秦军主力四十万大军被项羽消灭于巨鹿、坑杀于新安,只带两万偏师,几个月时间就扫荡了关中,迫使秦王投降,岂不更如同和神话一般?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