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太后和康熙帝的祖孙情

孝庄与康熙帝剧照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又叫孛儿只斤·布木布泰,是成吉思汗正宗的后代。蒙古人怎么成了清朝的皇太后?这个就是满族人厉害的地方,努尔哈赤当年深知仅仅靠满族人的力量是站不住脚的,为此在统一内部之后,积极拉拢蒙古人,与蒙古人和亲。其实这不是汉唐那样的和亲,而是满蒙上层通婚,坚持世代通婚,保持满蒙联盟的稳定性。这一点值得肯定。

孝庄12周岁那年嫁给了皇太极,比皇太极小21岁。之前,皇太极已经娶了孝庄的姑妈。皇太极称帝以后,孝庄被封为庄妃,生下了儿子福临,就是后来的顺治帝,这是孝庄唯一的孩子,可见并不受皇太极宠爱。皇太极去世后,6岁的顺治帝继位,由皇叔多尔衮摄政。为拉拢多尔衮,孝庄对小叔子多尔衮比较好,有传闻孝庄下嫁给了多尔衮,但是至今没有确切的历史资料证明。

孝庄和康熙帝剧照

不管怎么说,顺治帝最终保住了自己皇位。多尔衮去世后,顺治帝亲政,但是和母亲孝庄的关系却不好了,经常与母亲唱反调,并很快打倒了已经去世的多尔衮。顺治帝在24岁就去世了,由顺治帝6岁的儿子康熙继位,并由鳌拜等四大臣辅政,孝庄好不容易把儿子养大、扶上马,这下又得重新再来一遍。

路已经走过一遍,接下来扶持康熙帝对孝庄来说就比较得心应手了。康熙帝的成长得到孝庄的一路呵护,康熙帝除鳌拜,平三藩,都有孝庄的大力支持和精神抚慰。正因为如此,康熙帝对孝庄非常的孝顺,康熙帝只要离开京城,几乎每天都要派人送信给皇祖母孝庄问候,对皇祖母关怀备至。这祖孙二人,绝对是隔代亲的典范,颇有点“”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的感觉。

孝庄太后画像

孝庄病危时,康熙帝昼夜不离左右,甚至祈告上苍,请求折损自己寿命,增加祖母孝庄的寿命。但孝庄毕竟年龄大了,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76岁时去世,在那时算是高寿。按照封建王朝的传统,孝庄去世后应该和丈夫皇太极合葬。后来孝庄为什么没有和皇太极合葬?有人认为,因为孝庄曾经偷偷下嫁给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已经不是皇太极的老婆了,是前妻了,前妻怎么能和皇太极一起下葬呢?真是这样吗?其实不然。原因在于:1.孝庄去世时距离皇太极去世已经45年,太久远了。

孝庄临死前曾经一再嘱咐康熙帝,你的祖父皇太极下葬已经这么多年了,如果要跟他合葬,还要打开他的陵墓,这样会打扰祖父皇太极安息,要求不合葬。这个理由有点牵强,但是也说的过去。

孝庄与皇太极剧照2.孝庄去世后,想和儿子孙子离的近一点。

皇太极在清朝入关前一年去世,安葬在当时的清朝首都沈阳。孝庄去世是在北京,两地相隔千里。此时孝庄已经在北京生活了44年,早已习惯了北京,加上儿子顺治帝也葬在北京附近,而疼的像心尖尖一样的孙子康熙帝在北京当皇帝,孝庄不愿意安葬在离北京太远,这是人之常情。和皇太极的短暂婚姻生活早已成为往事,康熙帝是踏踏实实陪在身边几十年的亲孙子,宝贝疙瘩。这才是孝庄没有和皇太极合葬的真正原因。

康熙帝与皇祖母孝庄的关系太深了,康熙帝从小死了父母,祖母孝庄对康熙帝而言是亦父亦母亦祖母的多重角色。康熙帝听从了祖母的嘱咐,没有将祖母孝庄和祖父皇太极合葬。而是将孝庄生前居住的慈宁宫东王殿五间拆建于顺治帝陵墓旁边的昌瑞山下,称“暂安奉殿”,孝庄的棺椁被葬在暂安奉殿的宝座上,以土掩埋后永闭殿门,有点半入土半没有入土的感觉。

康熙帝画像

孝庄这一暂时安放一直放了37年,直到雍正三年(1725年),也就是皇太极与孝庄成亲100周年时,雍正帝地将暂安奉殿改建为昭西陵,从此算是正式安葬。昭西陵在河北遵化县,属于清东陵,不远处有孝庄儿子顺治帝的陵墓,康熙帝去世后也安葬在此地,祖孙三人算是团聚了,对孝庄来说,安葬在这里远比到沈阳陪皇太极那个老头子好多了。

其实,我不相信孝庄会下嫁给多尔衮,在当时八大贝勒议政的大环境下,多尔衮真要谋反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孝庄完全没有必要去冒这样的政治和伦理风险,她只要踏踏实实管好儿子顺治帝就好了,对多尔衮只要合作好就可以,就像后来慈禧和小叔子恭亲王一样,是工作搭档但不能乱来。要是孝庄和多尔衮真有儿女之事发生,恐怕多尔衮死后不至于被顺治帝那么快打倒,更不至于拖到乾隆年间才给多尔衮平反。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