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朝的建立与消亡,来分析一下国运的内涵?应吸取什么教训?

一个国家的组织能力,国民的奋斗精神,就是一个国家内秉的国运。这一点很难说明,在这里,举唐朝的例子,力求给大家一个直观认识。大唐有一个完整的兴亡周期。她完美地展示了一个霸主是如何从乱世的丛林中崛起,又是如何在自身的衰弱中倒下的。大唐的成功,很是突兀,和她的出身一样。唐朝的底子是隋朝,隋朝又是北周的继承国。而北周的根本,不过是一个篡位的军阀罢了。在纷纷扰扰的魏晋南北朝,这种军阀毫不出奇。更何况,北周的老窝还是饱经战乱的关中和穷山恶水的陇西,让人想起就大皱眉头。只是,在这种地方能立足的军事集团,才是饱经捶打的。对于这种组织,只有一个任务——活下去。就连周这个国号,都是硬扯的。一来底蕴不足,只好强行攀附。二来历史越久,证据越少,也就便于瞎编。这种军事集团,历史包袱少,组织上更加精简干练。

长期的乱世中,人口大量折损,空出了大量的土地。更重要的是,留下了一批懂得生存的人民,在他们眼中,生存高于生活。北周开始了她历史上的上升期。从宇文泰起兵、宇文觉篡位、杨坚篡位,一连串的宫廷政变并没有挡住关陇集团的扩张步伐。连杨广的被弑,隋末的乱局,也像是要通过另一种方法,验证关陇集团的强悍和天命所归。

李渊建立了唐朝,另一个关陇集团的大一统王朝。这是一个前景很可疑的王朝。至少在当时人的眼里,不知何时就会步东晋、前秦、大隋这些前辈的后尘。然而,大唐不缺组织结构,缺自然资源,连年的战乱,反而帮助其锻炼了队伍。魏晋南北朝的三百年战乱,用养蛊的形式养出了兼顾慈悲和残忍、力量与狡诈、稳重与浪漫的军阀,又像野火一般给它留下来一块被战乱扫平的土地,更留下了被战乱筛选出来的,兼具隐忍和灵活的人民。这是一笔财富。借助这笔财富,大唐的达到了巅峰。无论是文治,还是武功。更何况文武本是一体。这就是大唐巅峰时的国运。

太平年月到来了。人们开始松懈,贵族开始耽于玩乐,小吏开始了卡要吃拿,官方开始远离民众,按部就班的朝堂政治取到了拳拳到肉的疆场厮杀。这也是人性,太平时松弛的人性。反正大唐大的很,松懈一分倒不掉,贪婪一分到不掉,腐败一分也到不掉。大唐终于倒了。

有时候我在想,即使没有安史之乱,以三吏三别表现出的基层统治,以哥舒翰在潼关表现出的官军战力,以后来藩镇割据时期唐朝表现出的管制能力,她还能继续强大吗?恐怕很悬,可能就是苟延残喘。组织上的大唐已经腐败了,精神上的大唐已经安逸了。作为军事、文化、经济的大唐又怎能独完呢?古今中外,这一模型一再的重演。只是人民从不因此吸取教训。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