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能兴邦、武能安国的吴起,却因人品问题而备受争议

说起战国时期的名将,一般人能想到的都是白起、李牧、廉颇、王翦、赵奢、乐毅、田单等人,但是这里要说的是一个战国初期的一位名将,虽然这位名将指挥过的战役并不多,但以十倍兵力差距击败敌军的成绩,在整个历史上都是屈指可数的吧。

这个名将就是吴起,而这场战役则发生在公元前389年,当时吴起效力于魏国,并率军夺取了原本属于秦国的河西地区,后魏国在此设立西河郡,而吴起就是第一任郡守;河西之地对于秦国来说非常重要。

若要用一句话讲明河西的重要性,倒是可以参考《大秦帝国》里秦孝公的台词,“秦东关防,险在桃林,势在河西,二者缺一不可,只有牢牢占据河西高原,才能居高临下,有效控制桃林高地(崤函道)的关防要塞。”

所以秦国不惜穷兵黩武也要夺回河西之地,但可惜当时魏国太过强盛,反观秦国却是越来越衰弱,魏国凭借河西之地极大的削弱了秦国,长此以往,秦国迟早会被魏国吞并;终于在秦惠公时,下令举全国之力调集超过50万秦人参军,大举进攻秦国东进道路上的重要城邑阴晋。

秦军在阴晋城外布下营垒,形势对魏国来说非常危急。时任西河郡守的吴起正好在训练魏武卒,面对这次秦军大规模进攻,吴起请魏武侯派5万名没有立过功的人作为步兵,由自己亲自率领反击秦军。魏武侯同意了,并加派战车500乘、骑兵3000人。

在秦军发动大举进攻前夕,吴起获得情报判断出秦军声势浩大表象下虚弱的军力,于是决心率军一战击溃秦军。魏军人虽少却全是装备精良的魏武卒,秦国兵虽多则多是简单武装的秦国农民,在这场装备士气训练绝对差距的战争中,秦军面对强大的魏军无力抵抗。

结果由于被魏武卒反复冲杀多次击穿军阵,使50万秦军大败而逃,取得以少胜多的辉煌战绩。战后魏国不但保卫河西之地,同时也因此引发“诸侯卑秦”,使秦国上下深以为耻。但可惜的是吴起并没有率军进一步取得更大的战果,如果当时魏武侯果敢一点,说不定就没有后来的秦国了。

魏武侯又以吴起为将,率军讨伐齐国至灵丘,魏武卒横行天下无人能敌,魏国也因此强盛一时。但是魏国终究容不下吴起,因为吴起的人生目标并不是做一个开疆拓土战无不胜的名将,而是想要施展自己的才能,彻底改变一个国家。

后来吴起投奔了楚国,在楚悼王的支持下实行吴起变法,楚国因此迅速变强,不仅疆域急速扩大,而且还与赵国联手打败了天下无敌的魏国;虽然因为吴起变法使得楚国变得前所未有的强大,但吴起的变法招致了楚国贵族的怨恨,也为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

在楚悼王死后,吴起也被楚国贵族们联手射杀,后还被楚肃王处以车裂肢解之刑,而吴起变法也宣告失败。吴起的能力自是不必多说,无论是统兵作战还是治国理政都是最顶级的,但正所谓人无完人,吴起虽然才能卓绝,但人品却是有问题。

吴起是一个为了实现自己目标不择手段的人,他出生在一个非常富有的家庭,可是为了当官,结果弄得倾家荡产;因为受人讥笑、诽谤,他还不惜杀了诽谤他的三十多个人。而且在吴起母亲去世后,吴起也没有回家奔丧守孝。为了在鲁国有大发展,在齐国来进攻鲁国的时候,吴起甚至杀掉了自己齐国妻子以表忠心。

​吴起就是这样一个人,所以无论吴起的战绩多么辉煌,他所主导的变法取得了多大的成果,但是在历史上却始终很少提及他;想来也是历代君王也不希望树立这样一个吴起这样的榜样吧,为了权力什么样的事情都做得出来,是在太恐怖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